Every name implicates the essence of that class of things, and things ought to be identity with the ideal essence. Hence in society, every name bears certain responsibilities and duties orderly.
1.属加种差。属包含种,用于表示分类上的包含关系。种差,指种与种之间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属+种差的形式来确定一个种。差异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否则就会有逻辑谬误。
2.应然性和实然性。
应然性:事物应该的样子,属于理念上的状态。
实然性:是说事物实际的样子,是实际状态。
我们现实中的人就是朝着理想状态奔走在路上的实际状态。
3.二元论。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元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它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思想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
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宗明义即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意思即:“《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5.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这个社会秩序和人性总是矛盾的,建立一个秩序就会束缚人性,不断解放人性和思想,过于释放就形成混乱,然后再建立新的秩序。对于个人而言,行为准则和规矩约束个人行为,人就过于迂腐没有创造力,不断打开枷锁放纵自己,感性战胜理性,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就显得过于焦虑和无措,就需要找到新的规矩,用理性调整感性。矛盾是波动的,对于庞大的社会组织历史车轮螺旋前进,而对于个人短暂的人生寻找感性和理性平衡点不至于来回振荡剧烈导致内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