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育儿在路上
你不知道的绘本共读体验

你不知道的绘本共读体验

作者: 悠宜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09:45 被阅读154次

    妈妈,拿上恐龙书走吧!


    “妈妈,这是三角龙,头上有三个角”;“妈妈,这是霸王龙”;“这是风神翼龙”;“妈妈,这是腕龙,脖子长长的”;“这是......”

    带豆豆去绘本馆换书,一进门就拿起只限馆内阅读的立体恐龙书,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来。亲子阅读模式开启之后,我也重温了不少儿时经典,顺带还弥补了许多科普知识,比如豆豆讲的恐龙。

    我浏览了一会书架上各类型的绘本,很快就选好书,办了借阅之后叫豆豆一起离开。豆豆顺手合上那本心爱的立体恐龙书。

    “妈妈,拿上恐龙书走吧”。

    “这是阿姨的书,我们是不可以拿走的。”以豆豆的理解力,他还不明白什么是“馆内阅读”。

    “妈妈,这是豆豆的书,咱们回家去吧。”豆豆死死攥住书不放手。

    “豆豆,这是阿姨家的书,我们不可以拿走,但是下次来了还可以看。”我试图说服豆豆放下书走。

    “这是豆豆的,豆豆的,不是阿姨家的,妈妈,我们回家去吧”,豆豆不依不饶。

    五分钟过去了,我还是未能说服豆豆放下恐龙书。

    “豆豆,我们出去买一个像爸爸一样的工具箱吧”,家里有豆豆爸爸的一个工具箱,27cm*21cm*5.5cm的迷你尺寸,豆豆最近深深迷恋上了这个工具箱,爱不释手,睡觉都抱着。每天把里面的工具依次取出,再物归原位,刚好锻炼了豆豆“对应”的能力。我工作在县城,家在市里,这周走的时候没有带工具箱,和豆豆相持不下,只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许诺出去买工具箱。

    “好吧......”豆豆一听去买心爱之物,稍作权衡,终于放下恐龙书,一起离开绘本馆。


    阅读史——“久”?“不久”?

    绘本馆的那一幕时不时上演,豆豆对书的热爱由来“不久”。十八个月的阅读史,并“不久”。

    十八个月,一年半的时光,对任何一个处于正常状态的成年人而言都不能用“漫长”来形容。但是,对于一个34月龄,不到三周岁的孩子来讲,18个月已超他生命一半的时光。从这个意义讲,很“久”。

    豆豆从16个月开始接触绘本,至今有一年半的绘本阅读史,从刚开始的嗯嗯啊啊,到牙牙学语,到现在抢夺话语权,自己主动讲;从对绘本的啃、咬、撕,到现在流畅的翻页、主动阅读,绘本陪伴豆豆一路成长。

    给豆豆买的第一套书是《冰冰和波波》推拉玩具书系列,一套四本。那段时间,豆豆刚好处于口腔和手指发育的敏感期,买回来之后既啃又咬外加撕,现在已被肢解的七零八落,一片片散落在他的玩具堆中。兴致来时,拿起一片给我讲这是冰冰在吃玉米,波波在划船。

    接着买了英文原版的《我爸爸》、《我妈妈》、《好饿的毛毛虫》、《逃家小兔》、木村裕一《婴儿游戏绘本》一套全10册。“爸爸赶走灰太狼了啦,豆豆不怕!”“爸爸像黑猩猩一样强壮!“”妈妈,豆嘴巴里有毛毛虫咬牙齿,豆要刷牙了啦!”豆豆的言语行动中总能找到这几本经典绘本的影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了。

    再后来,在绘本馆办了借阅卡,阅读量大增,平均一到两周换一次书,每次五本。带他去绘本馆换书时,他总会把自己借阅过的书从书架上取下来,嘴里还念念有词,也会拿起自己心爱的恐龙书或汽车类书,滔滔不绝,接下来就会出现开头的那一幕。


    把选择权给孩子,还你一个乐观的宝宝!

    豆豆十八个月的绘本阅读史,也是十八个月的亲子共读史,当然,期间有工作特别忙,特别累的时候未能坚持,偶尔有中断。

    作为妈妈,我特别享受亲子共读的温馨时光。或抱,或躺,或卧,执一书,豆在侧,母一言,子一应,享知识,增情感,何乐而不为。

    历经十八个月的亲子共读,总有那么一些呼之欲出的体验。

    教育学中课堂教学提倡“双主体”,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迁移到亲子阅读中,家长是教的主体,引导启发孩子,孩子是阅读学习的主体。

    读哪本书(借阅或是买来的书中,我们娘俩睡在书堆中),什么时间读(一般都是在午睡前或晚上睡觉前),读多长时间(豆豆经常伴着节奏感入睡,比如《三字经》、唐诗宋词),这些都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

    在和豆豆的共读中,都是豆豆主动拿书过来,共读才开始。经常是我困得七荤八素,豆豆却兴致勃勃,纠缠不休,不依不饶让给他讲。《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好饿的毛毛虫》、《母4鸡萝丝去散步》、《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好大的苹果》、《爸爸,我要月亮》等等,这些经典绘本豆豆百看不厌。

    共读中,给孩子充分的主动权,选择权,对乐观性格的养成意义非凡。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赋予孩子主动权也同样重要,诸如今天穿牛仔衣还是运动服,午饭吃大米还是面条,去超市买棒棒糖还是巧克力,这些关乎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事情,交由孩子自己来办,让孩子从小对生活有掌控感,他当然会心情愉快,乐观积极。


    生气是个什么鬼?

    “豆豆要看电视,妈妈关电视,豆豆就生气啦!”

    一转念就变成——

    “妈妈要看电视,豆豆关电视,妈妈就生气了!”

    从绘本馆借回来儿童情绪管理绘本《你感觉怎么样》,讲到什么是生气时,我还没发声,豆豆指着那个跺着脚气急败坏的小猴子先发制人,把令他生气的场景三言两语呈现出来,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并且逻辑清晰地角色互换,似乎让我感同身受一下。

    上周的文章《你的情绪你做主》,我说了自己三十多年情绪调控习得的经验,而三岁的豆豆只言片语就把某种情绪场景描绘出来,也许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在后期的教育中缺失了引导教育。

    记忆中,自己伤心失望抑或是有其他负面情绪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一言不发或是大而化之的说几句无关痛痒的鼓励话。现在我明白他们的表现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一个不能自救的人如何能救别人呢。但是,彼时彼境的我对父母态度的解读:你不应该有负面的情绪,有负情绪是无能的表现,你很差,你不行!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父母对他的态度中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当你从镜子看到的是无能的你,很差劲的你的时候,自信从何而来?

    “妈妈不生气!”每当我气急败坏的大喊大叫的时候,豆豆总会这样回应我。

    我很羡慕豆豆。

    当我的父母生气时,我要么找个角落紧塞耳朵,等待恐怖空气的散去,要么胆战心惊地以讨好的姿态做自己认为父母会高兴的事情,至今不敢大声说:爸爸,妈妈不要生气了!

    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在儿童早期自我中心阶段,认为一切人和事都围绕着自己展开,以以至于父母的生气也是自己引起的,归因于自身。我至今“去自我中心”发展的还不成熟。

    情绪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小确幸,教会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其实是教给孩子一种把控自己一生幸福的能力。在我们这一代缺失的教育可以通过绘本教给孩子。

    “妈妈,豆豆生气啦!”“妈妈上班,豆豆孤单”。豆豆现在可以表达简单的情绪。

    “什么是内疚?”豆豆问。

    “豆豆不小心尿尿到床上的时候就会感到内疚”,我试图用具象的情境给豆豆描述内疚。

    “豆豆玩水水把衣服弄湿了啦,豆豆内疚。”三岁的豆豆这样回应我。

    语言具有强化作用,你不停的告诉你的大脑,你很自信,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信以为真。在用绘本教孩子情绪管理时,要让孩子明确的说出当下的情绪,“高兴”“伤心”“害羞”还是其他,尽可能的描述各种情绪之下的生理体验,比如“嗓子疼”“肚子不舒服”等等。情绪管理的绘本对孩子情绪的启蒙作用不可小觑。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网上时不时能看到晒阅读量的妈妈,说自家的娃三岁不到已经看了两书柜的书如何如何,我们这些“后进”妈妈必然会心生酸意,愧疚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就会疑问:三岁娃阅读量的平均水平应该是怎么样的?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托德·罗斯在其新书《平均的终结》中让读者脑洞大开,他提出“平均”是工业化时代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没有什么人是标准人,用平均主义思路去考量人是错误的,现代社会是追求个性化的时代。

    民间有婴儿发育的二级标准“三翻六坐九爬”,为人父母者想必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和着急:我家娃都四个月了咋还不爬呢?都十五个月的娃了怎么还不会独立行走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那些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的娃最后不都能跑会跳了吗?

    知道平均“终结”之后,对自己,对豆豆都平和了许多,不再要求豆豆几岁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平均水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发育的个性化的进度表。

    三岁娃的阅读量因人而异,没必要攀比,没必要气馁,为人父母者需要把自己的那份攀比,虚荣之心收好,按着孩子自身的节奏,发育水平一步步推进。


    绘本阅读对孩子语言发育,阅读能力提升,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养成,爱好发掘与兴趣培养都益处多多,这篇文章只是就绘本阅读对孩子性格养成与情绪启蒙蜻蜓点水式说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亲子共读也好,日常育儿也罢,家长的心态与榜样作用是关键,育儿先育己,为人父母者怀开放包容之心,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学生为一生的职业,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知道的绘本共读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zr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