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深圳市宝安中学李平老师的《周亚夫军细柳》,此课获“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
老师以释题导入,周亚夫在细柳驻军,然后让学生了解“细柳”出名的典故,展示历代文人墨客以“细柳"入诗文的柱状统计图,进而解释“细柳”其实是陕西省咸阳市城西南的一个小地方,于是启发问题:细柳魅力何在?
一条清晰的线索。整堂课以“什么事?什么人?什么写法?什么情怀?"来架构课堂,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手法,抽丝剥茧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的春秋笔法。
一次浓墨重彩的对话。整堂课最精彩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老师以“还原细柳营内劳军对话”为抓手,让学生圈画人物对话,用演读的方式反复朗读。把人物细分为“文帝一行”和“亚夫军营”,屏幕显示每个人物的语言,先让学生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全班展示。反复朗读,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去发现,通过语言字数的增减去发现,语调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四个“不”字,不卑不亢,铿锵有力。形象地再现了周亚夫军营遵守军规、坚守军纪、纪律严明的特点,凸现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在文帝的称赞声中,“明天子”的形象也历历在目。在理解水到渠成之后,老师巧妙收笔:周亚夫:坚守原则;汉文帝:开明包容;司马迁:史笔昭世。
一次突发的考验。老师正在上课期间,电路出现故障,舞台上的灯一会儿明,一会儿灭。正在朗读的时候,舞台上所有的灯全灭了,多媒体也黑屏了,但是我观察这位老师,依然面带微笑镇定自若,也许她有过一点儿慌乱,体现在她对学生的评价上,可能受灯光的影响,学生也不太投入,朗读的时候感情不太到位,但是她一律都用同学们“读得真棒,好棒!”来评价,可能老师这会儿没有专注地倾听学生,也可能在焦急地想应对措施,于是指导演读不够细致到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把有些内容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看,让课顺利地进行。
一点小小的瑕疵。演读的时候分角色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人读,最忌讳的是“齐读”,而老师在分角色演读的时候,一直采用的是齐读的方式,个人的角色就读得不大到位。教师“什么事什么写法”束缚了老师,可以把“什么事和什么写法”整合成“周亚夫是什么样的人”一个问题,课堂就能再开放一些。对八年级的学生,去理解司马迁《史记》中某句话不能删除,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过高过难,不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
瑕不掩瑜,在朗读中,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形象在我们的眼前立体丰满起来,让我们体会到文字中所隐藏着那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触摸到司马迁的如椽巨笔,深刻地理解了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