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笔记本 (69)保健笔记2

作者: 山的儿女2 | 来源:发表于2021-12-04 09:37 被阅读0次
温溜穴的功效

温溜穴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

这两天,在一篇帖子中看到关于温溜穴在某些疾病治疗方面所起的作用,估计往后,有可能用得着,兹记录下来,以防备忘。

温溜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郄穴。

定位:前臂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处向下1横指处。

主治:

一、治疗痛症中的寒痛 ,如妇科寒痛之症:肌瘤、囊肿、包块。

只要经络受寒出现凝结堵塞,都可操作此穴,帮助温化流通、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气化阴邪。

帖中提到的治疗手法为艾灸,个人还是采用点按手法为主。

癌症就是寒症,温溜穴就是一个专治癌症包块的穴位,除了妇科包块,其他受寒引起的痛症,也可搭配温溜穴一起操作。

绿色边框截屏来源于网络

如:☞头痛:列缺穴+温溜穴,有助于通头上经脉。

☞腹胀冷痛:足三里+温溜穴,有助于暖化肚腹。

二、治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头面疮痈。

瘰疬的形成: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就形成瘰疬。

在临床上,瘰疬一般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急性瘰疬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

☞慢性瘰疬多因气郁、虚伤而发。

两者都跟“热”、“火”有关,外感风热,气郁化火。

根据长期的生活观察,气郁化火的理论是正确的,气郁结的人,表面上看不声不响,一旦触动其发作点,脾气火爆,失控的节奏。不过到今天,才明白火大的一部分原因,原来是气郁引起的。

到底是肝气郁结?还是心气郁结?有待考证。

继续瘰疬的话题,颈部淋巴结结核,说明大肠经有郁热,灸温溜穴是给大肠经泻热的最直接方法。

再来看疮痈的形成:是因为气血经络的堵塞,堵点在哪里,哪里就生疮痈。

疮痈属于阳热,一般发于体表。

头面为阳经交汇之处,疏通阳明经,可以泻掉阳明经上的疾病阳热。

整个头面的疮痈肿毒,如口角生疮、脂肪粒、青春痘、痤疮等,操作温溜穴都有一定的效果。

总结:一、寒气滞于体内,在体内形成包块,其中一部分包块,形成癌。

二、气郁化火、风热发于体表,形成包块,就是疮痈。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结节,一个结节部位在体内,一个结节部位在体表。看来,这个逻辑如果成立,在人体保健方面,人体排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不排掉,就有可能在体内结节或者长包块,严重的话,可往癌症方面病变。个人学习心得,是否正确?有待考证。

关于温溜穴,查了下相关专业教材,摘录如下:

温溜穴的定位: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浅层布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在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腱之前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1)头痛,面肿,咽喉肿痛。

☞腹痛,肠鸣。

☞热病。

☞肩背酸痛,疔疮。

个人都是以点按手法操作。

学习笔记,分享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相关专业教材。

图片笔者手绘,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享笔记本 (69)保健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ev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