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我的喜欢苏州却不是因为它如天堂般的美和富,而是因为它的“古”和“旧”。单就那一圈方方正正完完全全的护城河,就已经水流无声地存在了上千年了。我曾经在网上搜索过,想知道它具体的开挖时间,怎奈即便网络如此发达,却也没能给我一个答案。只大概地知道,或许从伍子胥开建阖闾大城的时候就有了。如此一来,它也真是够“古”的。
再说旧。那一圈完完全全的护城河围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所在,那就是苏州古城。古城的一切都不是新的,即使是新建的房舍也要建得像旧的一样。古城内的时间似乎也是旧的,你走在那一个个窄小的巷里,两旁是灰的瓦粉的墙,门道里蹒跚着满头银发的老太太,门口坐着一个一身布衣的老者,前面一个方桌,方桌上一杯喝了很久的茶。就连那盛开在粉墙上的蔷薇、怒放于黛瓦下凌霄花,都似乎是从古至今每年准时在那开着的,穿过漫长的旧时光,悠悠着汉唐的容颜。
姑苏月
在古城内游走,你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穿越的感觉,这是21世纪的经济发达的苏州吗?这怎么这么像书本里的唐宋旧时光,电视剧里的明清旧时代?从颇具民国风情的西中市走过,来到巍峨高耸悠悠千年的阊门,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篇所说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就绵延地在你脚下展开。过了阊门来到山塘,唐朝那个最亲民的诗人白居易就在这里,或潇洒风流地坐着小船,在他开凿的山塘河上饮酒赏乐赋诗,或一脸严肃地端坐苏府衙内处理政务。
从白居易码头坐着游船顺护城河南下来在胥门,你也许会赫然想像伍子胥的头颅曾那么不甘心地挂在胥门城头,一定要看着夫差这个昏君是如何被勾践打败的。又想到了西施又想到了范蠡,刀光剑影,美人隐士,就这样交织着又来到了盘门。盘门著名得和长城联在了一起,“北看长城之险,南看盘门之秀”,同样是为战争为阻挡而建的东西,生在了苏州的盘门却是如此的秀丽,虽是秀丽,却也看过了太多的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水城门之下,古运河的水迤逦而过,看似脉脉无语,却诉说着陆城门内的杀声震天。
姑苏水陆盘门
在船上倦了,看倦了吴越争霸的销烟,那就从盘门下来,走上卧龙街,去看看宋朝吧,这个虽然有点软弱但却诗文锦簇的文人的好时代。范仲淹的文庙府学和苏舜钦的沧浪亭正等着你呢!
卧龙街就是今天的人民路。范仲淹创建的府学就在这龙头之上。有清一代,全国共有114名状元,江苏49名,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而江苏这49名状元中,苏州又占了一多半,26名。文风如此之盛,范仲淹所创建的这府学居功至伟。“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这一说法就是因了范公创建的这所学校。历史辗转而下,昔日的府学就是今日著名的苏州中学。
苏舜钦的沧浪亭就在苏州中学的对面。苏舜钦本不是苏州人,但因为支持苏州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被罢官,遂而流寓苏州,以四万贯钱买下一废弃之地筑而成园,因感于《孟子·离娄》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而名为沧浪亭,以沧浪亭之水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因以自号沧浪翁。大诗人欧阳修应邀作长诗《沧浪亭》,诗中有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后人集前句加上苏舜钦自己诗句中的“近水无山皆有情”,组成一名联,至今还刻于沧浪亭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北宋而后的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其妻梁红玉亦从居于此园。
姑苏月
从范仲淹和苏舜钦的地方沿卧龙街向北不远,你会遇到一个更古老的名字:干将。这个名字古老到你都不知道它的具体年代。苏州人现在把它拿来当作一条路的名字,这就是横穿古城的东西向大街干将路,它和人民路(卧龙街)组成一个十字,是古城内的两个交通主干道。干将路比它的名字年经得太多,苏州人怕它因而寂寞无主,又给它找了一个伴:莫邪路。一条在护城河边的南北向道路,和干将路相交而过。苏州人是多么地富有诗意啊!干将莫邪,一对淹没于久远历史中的夫妻,又在古城内相依相亲了。
如果说苏州古城内的这些名人贤士如明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那为这些明星提供了广阔天空的就是古城内如流水一样默无声息而又内蕴生机无限的普通市民了。
从人民路拐上干将路向东漫行,你就会来到苏州古城内最具古意而又生机鲜活的地方——平江路了。
苏州城的古老有一个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它从古至今名称的变化,这名称的变化代表着苏州城的兴衰荣辱。苏州一名始于隋朝,“苏”字来自于姑苏山。隋之前至东汉苏州称为吴郡,再往前,西汉和秦,苏州称为吴县,是著名的会稽郡的郡治所在。再往前,秦之前的春秋战国,烟尘久远,那时苏州的名字大概叫勾吴。
再往后看,自隋朝改为苏州后,隋唐之际,苏州一直在苏州、吴郡两个名字间徘徊。“平江”二字,始于唐末五代十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瞬间。
姑苏人家
话说在这一段动荡不安时期,却有一个充满诗意而又曾经富足安乐疆域颇广的国家——南唐。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词人皇帝李煜,他就是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这个“南唐”是后世给它的一个称呼,人家本来就叫“唐”。它的建立者叫李昪,请注意姓氏,是姓李,李渊李世民的李,这个李昪自称是大唐李姓后代(据一些史书,也确实是),所以给自己建立的国家命名为“唐”,都金陵,即有复国之意。但大唐已是事过境迁了,所以这个李昪也没什么大志,能在江南一带安安稳稳也就满足了。但生逢乱世,岂是想安定就可以安定的,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南唐传到二世李璟,已是不如其父多矣。在战火动荡中,为求自保,李璟自降身份,把国家名字“唐”改为“江南国”,自己由“君”降为“主”,自称“江南国主”,后世史书称他为中主,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李后主了。
不愧是两个最有名的父子皇帝了,给自己国家所改的名字也是充满诗意。“江南国”,看看这个名字,多么温婉。李璟李煜,中主后主,生于江南,温山软水之中,也想立一个温山软水的国家,写一世的温山软水之词,这是一个怎样的诗意得可笑的想法啊。词是写出来了(中主后主均以词名世),国却没有立住,最终魂归赵宋。
平江路边
说了这么多,这“江南国”和“平江”有什么关系呢?这“平江”二字,今天读来,有一种平静安详之感,却不知它最开始的意思却是充满刀光剑影的,平江者,平定江南国是也。是北宋王朝要平定江南国一统天下之意。南唐灭亡后,另一个江南地区颇有诗意的国家——吴越国——也降了宋朝。于是宋政和三年(1113),以苏州为帝节镇,升为平江府。由此直到元,苏州一直称为平江。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又改平江路为苏州府。从明开始,大概就一直就称苏州了。1949年建国后,把苏州古城区划分为三个区,根据相关历史,分别起了三个颇具古意的名字:沧浪、平江、金阊。到了公元2012年,苏州又做了一件可以入史册的事,把原来古城区的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三区合并,统称姑苏区。姑苏二字来自城西姑苏山。隋朝改吴郡为苏州也是来自姑苏山。穿过一千多年,历史又有走到了一起。
姑苏水巷
绕了一大圈,现在可以回到平江路了。宋朝的平江,被称为江南都会。由此名称可以推想当时苏州的繁华昌盛。现在的平江路的名字大概从宋朝就开始了,路边一条小河称为平江河,为典型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之缩影。平江路南起干将路,北到东北街,著名的拙政园就在平江路的北端终点上。平江路长1.6公理,沿路的平江河上共有11座小桥横跨其上。桥路两边均为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生于斯死于斯。
沿平江路由南向北走,左手边是平江河上那一座座经风历雨的石桥,右手边是一条条亦经雨历风的小巷。你读着一座座桥的名字,一条条巷的容颜,身旁走过一个又一个或忙或闲的红男绿女黄发垂髫。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从心中漫起,这是在哪儿?这又是一个什么年代?这是曾经的“江南国”吗?那个不会作君王却写得一手好词的李煜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姑苏齐门桥
就这样梦梦幻幻地走过了平江路,就来到了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的门口了。稍作停留,想一想这个园林的繁华梦幻。再往前走一点点,就到了那悠悠的护城河了,这是齐门桥畔的护城河。那个从遥远的齐国远嫁到吴国来的女子还在这儿北望思乡吗?
齐门桥畔的一幢红顶楼房中,就有我的一处房子,一处我在苏州的家。站在我家的阳台上,向东可以看到高大巍峨的东方之门,那东方之门下的灿烂灯火演绎着苏州园区的红尘繁华;向西可以看到苏州新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更远处是太湖边那些温婉宜人的山水,淡烟疏雨的朦胧着。
我的家就在这中间环水围绕的古城里,护城河畔,齐门桥边,拙政园旁……
那些古老的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