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对我这个“物欲”女孩儿来说,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生活变得轻盈、简约,让自己更加通透、专注,是践行了两年“断舍离”的结果。从物到事,再到人与精神。断舍离,绝不是简单的“扔扔扔”,而是一种“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的美学思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两年来,瑾瑜的“断行”体会吧。
“断”就是不妥协,不轻易入手。对我这个人来说,两年里,我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建立边界”,对那些消耗我的人和无意义的社交勇敢说“不”。这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地对待他人,那叫任性。而是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模型,用各自适当的方式去维持、发展关系。当然了,真诚,是首要的。
我们都想要得到更多,无论是工作上的成就还是生活里的收获。我们想要工作更轻松,薪水更高,老板更亲切,同事更友善……我们想要爱人爱自己更多一点,想要长辈更理解自己,想要孩子更优秀,想要自己离梦想生活更近一点……我们想要的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可能忽视了已经拥有的幸福。所以,降低欲望,做好根本,立足当下,其实快乐很简单。
立足当下,就是要懂得珍惜,我称之为“及时行乐”。以前的我,在面对一盘子食物的时候,总是舍不得吃爱吃的,把它放到最后,变了口感;买了好看又喜欢的物品,舍不得用,就放着,放到过期。现在的我意识到这样对物品的不尊重,实在是一种浪费。把不喜欢不舒服的事物“断”掉,才能敞开来去拥抱真实的自我。
断舍离两年来,我逐渐摆脱了会员卡、优惠卡等等卡的束缚。看上去的优惠往往需要我们购买更多去实现,而多购买的物品真的是计划内的、自己喜欢又需要的物品吗?如果不是,买来会不会用呢?用的时候会不会不舒服?如果不用,岂不是又浪费了?被卡们捆绑着,再购物的时候就会惦记着我要去买那个牌子的物品,这样就失去了选择和尝新的快乐,是不是很遗憾呢?
其实赠品和囤货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有赠品而去购买甚至为了赠品而去购买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如果没有把它妥善流通掉,而只是“暂且放置”。那浪费的就不仅仅是金钱和这个物品了,还有空间,以及我们的精力。因为一时的“多买多省”而购买了大量相同的物品(日用品居多吧),还有因为爱好而不断剁手(比如瑾瑜是个手账er,巅峰时期拥有864卷纸胶带)……最终的结果往往要么是硬着头皮毫无感情地把囤货用掉,要么是对囤货逐渐失去了热情只能想办法去流通。
所以,拒绝掉所谓的“优惠”,做一个自由购物者吧!
断舍离看上去是单纯的“扔扔扔”,再“买买买”,再“扔”再“买”的循环往复,其实,这是一个不断深入自我认知的过程,因为还有“思考”在里面。我们“断”掉那些“不适合、不舒服、不喜欢”的人事物,就会明白我们“适合、舒服、喜欢”什么。从而,价值观也清晰起来了,人生变得通透、轻盈。之后,幸福感和满足感也从心底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