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作者: 齐格格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20:04 被阅读0次

    《瓦尔登湖》读后感

    让风景住进心里

    但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可供疲惫的自己驻足观赏的瓦尔登湖⋯⋯

    看完此书后,我感觉犹如饮了玉液琼浆,回味无穷!其中最吸引我的当属书中流淌着的那如海洋般浩淼的梭罗的精神世界。

    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被各种欲望、欲念充斥着,悲催地过活,累的喘不过气来。得不到的痛苦;已得到的又想获得更多,也痛苦。有人可能会觉得仿佛置身于无边的洪流之中跟本停不下来,我也时常会感到自己仿佛囿于一大片沼泽之中,欲想抽身欲感无能为力。而梭罗又是如何看待怎样才能获得快乐的问题的呢?他认为:并不是获得的物质需求越多就越快乐,而是要减少欲望。是呀!为什么不减少一些欲望,卸下一些包袱,轻装上阵呢?这与极简主义不谋而合,即在生活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梭罗很重视人的内在修行,他说:聪明人的生活往往过得简单、朴素,外表上看似比谁都穷,而从内心看却比谁都富有,因为他们勇敢,理性,豁达,自信。也可以这么理解,精神世界富有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也才更容易获得快乐。所以他提倡阅读、倡导乡镇教育,他说让我们拥有高贵的村镇居民而不是贵族。如果梭罗是女的,想必他的择偶标准一定得是个思想崇高的人,而不是像现在某些人的标准,即只关心对方的房、车及银行存款。

    梭罗认为:既然从一个中心可以画出好多好多半径来,那么人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有无数种。他提出一周只需工作一天,其他时间可用来阅读,思想考等自由活动,要知道一周以内,六天工作日,一天安息日,这本来就是上帝的安排,身为基督教的他却大唱反调。还提出短工这个职业,最独立不羁,一年到头,只要工作三四十天,就可以养活自己,其他时间可以自由自在专心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他在那个年代就有这种思想,不得不令人惊呼:也太前卫了吧!不敢说时下流行的背包客,驴友结队去游西藏、越雪山等亲近大自然是受到此书的启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是在过一种独立不羁、自由自在的自己喜爱的生活啊。

    受爱默生超验主义影响的他,入住湖畔,就是要通过一种独立、简朴的生活方式,在最少的物质需求下来探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后来他结束两年零两月的隐居生活,又回到了人类文明社会充当匆匆过客。且梭罗不愿意有人采用他的生活方式,而希望世界上各不相同的人越多越好。难免还是引发很多人络绎不绝地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瓦尔登湖,在中国,有个别人放弃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去了云南大理等地,选择做了农民,过上了牧歌般的隐居生活。我想:当我们真正的认识了自己,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淡定下来,理性的有计划的生活也会带给我们生机和同等重要的快乐。

    梭罗是倡导保护环境的先驱,他大声疾呼: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隐居山林中的梭罗常常给我这种错觉:他就是山林中的一只老鼠、斑鸠或者别的什么动物,他已经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了。他的这种境界令人望尘莫及!他把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虫鱼鸟兽都看作伙伴、邻居,以至于老鼠也可以爬到他手上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吃完一块奶酪,然后像蝇子一样用前爪擦擦脸嘴再离开。他把山林生活描绘的妙趣横生,亲手搭建木屋,学习黑人的方法和面烘烤面包,自制糖蜜,种豆,钓鱼,劈柴……等。在他的笔下真正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只有心系万物皆灵性的人才写的出。还有那些神来之笔:比如对四季瓦尔登湖的写照、红黑蚂蚁大战和与潜水鸟逗趣等都出自他渊博的学识、细致入微的观察及一颗尊重自然万物的赤子之心。

    继续徜徉在梭罗的精神世界,他追求的更高法则是智慧和至纯的生活,而智慧的生活必然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书中他写道:如果你满怀喜悦之情迎接白昼与黑夜,生活就像鲜花香草一样芳香四溢,而且更有弹性,更像繁星,更加不朽;还有,遮住我们两眼的亮光,对我们无异于黑暗,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光,天光才会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足见他对生活报有的态度。

    当然,《闻籁》和《湖》两个章节之精彩,完全可以被当作诗歌来诵读!《瓦尔登湖》字字珠玑,每个人阅读的视角不同那么感悟也会不一样,总之此书堪比《圣经》是智慧的结晶。

    引用下作者的隽言隽语:我无意写一首闷闷不乐的颂歌,可我要像破晓晨鸟,在栖木上引亢啼唱,只要能唤醒我的左邻右舍就好。

    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心中的瓦尔登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c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