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其又名“角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喜爱,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另外因其形状酷似元宝,包饺子还意味着包住福运,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即现在23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子”为“时”,“交”与“饺”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有关清朝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求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因此,在北方每年三十晚上,长辈们会提前包好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并将洗干净的一枚硬币放置其中,而家里的孩子们为了抢到这个饱含祝福的钱饺子,早早就起床了,像个算命先生般认真地对着饺子相起面来,要把碗里的每个都仔细研究一遍,最后,心满意足地选出自己最有把握存在钱饺子的那一碗,一口一口小心地吃着,生怕把那枚硬币吞进肚子里,满心期待着……
于是,每个人一边小心慢慢地吃着自己的饺子,一边又如侦探似的暗自观察着其他家人的动态,硬币一旦出现,孩子吃饺子的动力便像泄了气的气球荡然无存。
而富有‘心机’的长辈们,只好去吃那些被孩子挑选剩下后最不看好的饺子,但当吃到硬币时,他们并没有孩子们的那种欢呼雀跃、大喊大叫,反而会偷偷藏起来,不露声色地继续吃着,直到孩子们把自己的饺子全部吃完,正在纳闷时,胜利者才将硬币举在眼前,孩子们奶声奶气地直报怨:“为啥吃到钱饺子不早说,害我吃了这么一大碗饺子?”大人们哈哈大笑。

饺子的制作过程些许复杂,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
虽然饺子制作过程比之其他食物较为繁琐,但因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及各种佳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除了佳节必吃饺子,出门也要吃饺子,这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所以当出远门和回家时,家人总会不胜其烦地抽空做顿饺子,而在外的游子,看到饺子,就想到了家,家中的老人孩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有需要擀面皮的,有需要包饺子的,于是,一家人纷纷放下手机,在暖人的屋子里,一起围坐在桌旁,看着电视,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你一言我一语地热闹着,和爸爸谈谈工作,和妈妈聊聊家常,一起回忆往事趣事、展望美好未来,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亲情的同时,饺子也包好了。
因此,当远在他乡的你回家时,请放下手机,推掉应酬,多些时间和家人包顿饺子,皮薄馅多,锅里热气腾腾,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就如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大人们再柔弱的肩膀也会承载对孩子满满的爱,竭尽所能为你遮风挡雨,最大限度地给予你幸福、快乐。
而现在,乘着过年,让爱在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的那一刻多些停留驻足,让爽朗的笑声温暖寒冬,让亲人的距离不再遥远。
相信喜欢美食的你,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儿,而喜欢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的你,更是一个幸福的人儿,做一个幸福的人,让爱与美食不再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