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竖版思维导图的制作,正沉浸在get新技能的兴奋和实践的新鲜之中。昨天把之前做的关于师北宸的书《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的思维导图做成了竖版的形式。带着完成作品后的得瑟心情把图发到了朋友圈,结果意外收获了惊喜。
师北宸的一位优秀学员燕子看到后把我拉进了他的福利群,要对我进行奖励。真是太意外,太惊喜了。要知道,最初做思维导图是为了给写书评梳理思路,而昨天把之前的图改成竖版导图是为了练习新学的技能。完全没想过会得到作者本人的奖励和感谢。
什么奖励呢?就是免费让我进入了师北宸价值499的知识星球。也就是说,我的一张思维导图价值499?
不!是更多。
为我和师老师“牵线搭桥”的燕子把我的导图发到了她的朋友圈,圈来了一样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他来想我请教是怎么做竖版的导图的。
为了更比较清楚地和新朋友分享制图的方法,我打算用拍视频的方式来介绍。想着在电脑上录屏吧,可是没录屏软件,于是就百度,发现在PPT里有自带的录屏软件,于是又解锁了一个小技能。
就这样,我在孩子们都睡着后,在夜深人静时分当起了“网课老师”,戴上耳机、开启录屏,演示了一遍制图方法,录了小课。
今天把视频发给那位新朋友后,不仅得到了他的赞扬,还得到了他的回礼,一份他自己制作的自我管理成长表单合集。
一份导图,链接了作家,换来了“知识星球”,链接了新的朋友,换来了知识的交流,实在是太棒的体验。
就像是善的涟漪、爱心的循环。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也许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目的,仅仅是分享自己所学,并不知道会换来什么,因为书评也好、思维导图也好,都是自己学习的一部分,不分享,只有自己知道,分享出去,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帮别人打开了一扇门一扇窗。
就像写作,一开始只是想表达自己,却帮别人说出了心声。就像艺术,一开始只是用色彩用线条感动自己,却让别人也热泪盈眶。就像行善,一开始只是力所能及、举手之劳,却给了别人雪中炭。人和人的互动就是这么奇妙有趣。
可能受传统思维影响,做人要低调,要“财不露白”,要藏着掖着,要当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资源稀缺匮乏的年代,产生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因为不足,所以不舍。因为对未来充满恐惧,所以处处小心提防。因为竞争才能生存,所以看谁都是敌人。
就像新科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里老金一家子。因为穷,因为没有资源,所以一旦得到机会就无比饥渴,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没有给的概念,只有拿。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了。而占便宜却天公地道,因为反正你很多,你就应该给。
但显然,这是不对的。
利他就是利己,达人才能成己。人与人是共同体,没有谁是孤立地存在。给出去,不会没有,反而会得到更多,会在人与人能量的流动中、正向联结当中得到更多。就像大海,不怕给出水,反而有千川百河流向它,让它更丰盛。老金一家不明白,所以酿成了悲剧,老金也真正成了地下室里的寄生虫。解救他的唯一办法,是儿子变得富足买下那座豪宅来守护他、守护他们的秘密。
不知道,儿子基宇能不能实现这个计划。但现实中的我们却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分享知识、分享感受、分享经验,在帮助别人、贡献力量的过程,一起拥抱丰盛和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