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就做了呢?

作者: 臻知夏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18:27 被阅读0次

    文 /果果宝儿

    图/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妈妈拿出了白色的塑料袋,里面轻飘飘的两三把长得像是叶子的东西。

    “我花了800元买了这些草药。”

    “800?“

    她说,早上看到商贩介绍草药:老年人的糖尿病、高血压还有胆结石、气管炎都可以根治。

    有一位阿姨拿起草药闻了闻,问了价格后就走了。

    五十多岁的男人说着要再称一些回去:比起去医院那是省得多了,在医院我都花了好几万还没用,吃了这个草药,明显感觉不一样了。

    后来他称了三千元的量。

    高个子男人也花了一千多。

    走近的中年女人自言光顾着拾掇身上的脏衣服,手脚一慢,本来还想多买的草药被别人给先买了。

    中年女人称了少许的细碎,妈妈当时只带现金一百。

    “太少了,不好称。”商贩为难。

    “没带那么多钱。”

    “没事,钱不够,回去拿,刚才那个老大哥也是这样。”商贩接着说。

    八百元买了相对市场价过高的东西,这对于一向节俭的妈妈来说不同于平常。

    妈妈有“三高”,她有存在的现实需求,加之购买者的体验宣传,给了她”确实很好”的暗示。这样在群体凝聚力越来越大时,对她的吸引力无疑也是大的。

    以参照物为标准、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随即发生的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的行为,这在社会心理学里被称为从众心理。

    回到家里,“我怎么就买了这些东西呢”?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从一开始没觉察,而在事后懊恼其行为的恍然之态。

    那是脱离了群体压力,回归到自我的真实理智后的正常反应。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有时也会在意识或是无意识间行从众之事,小至年幼的孩子,大至成年人,只是类型不同。

    舞蹈班里初学舞蹈的女娃们,老师问,“你喜欢舞蹈吗?“

    从第一位的学员回答“喜欢”后,紧跟其后的大部分也都依着之前的模式。

    整齐且同一。

    轮到小莱回答。

    她看了看妈妈,又望了望和她同龄的女孩们。实际上她是被妈妈要求来学习。在以往过多的反抗里,不仅未能收到不要报班的结果,反遭致妈妈的批评。

    “喜欢,我喜欢。“

    妈妈高兴了,过来摸摸她的头,表示了赞许。

    小莱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她做了一件让妈妈愉悦的事,不安的是为什么明明不喜欢却要说喜欢呢?

    人都有想与之融合的同一,不想被排除在多数人之外的心态,它是从众的另一种类型:权宜从众。

    外在行为与群体虽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是站在自己这边,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了一致的要求。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果长期无法调解内心与行为的冲突,会引发焦虑等情绪问题。

    公司里,与中层存在亲属关系的某员工,在与其他人员竞争评定时,能力与学识在竞岗中都稍弱于他人,却也能在最后的表决中以多票取胜。

    虽个别对其有不同看法,碍于群体选择的压力或是事后有被穿小鞋的担忧,最终小部分的建议或随从了大多数。

    人之从众,不仅仅只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的较量。

    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之下的个体,从众有时不可避免。

    它有时可起到促进的作用,如确是广而宣传的好效果,如确是能力和品行相匹配的职务候选人,那也免去了人们进一步去尝试了解或是适应的过程,削减了精力,提高了效率。

    如是从众之违背,亦可在事后总结加以反思,以确保再遇与此相类似的情境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怎么就做了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ym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