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想养猫,想养一只调皮、可爱、带着花斑的猫儿,它有些顽劣有些粘人,有时候又总躲着你,像个还没长大的孩童。
小时候对于猫的启蒙来自于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我们家的猫》,作者是老舍,我甚至现在还记得他在文中诙谐俏皮的描写:“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课本经典插图一张满满的喜爱之情溢满字里行间,完全不亚于今日猫奴在社交平台晒自己小猫的自得,通过对猫儿生动有趣的描写,我们认识了这只猫和这只猫的主人。
那时候我还很小,我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描画了一下课文中的场景——也许那是一个像我老宅一样的院子,种满了花草,夏天有蝴蝶、蚱蜢等小虫子,夜晚灯下有蝙蝠,一只猫儿穿行其间,或屏息凝神或一跃而起,时而扑蝶时而舔舐毛皮。
老舍故居“老舍一定是个老顽童,和我见过的所有老头儿都不一样”我起初这么想着。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里时刻闪现着这位作家的身影,他的文章轻松、俏皮,但却用词精道。
高中时看了老舍自传《正红旗下》节选段落,我有些着迷了,多么有意思的文字、多么鲜活的生活描述,立刻找来完整版阅读——然而,这是一篇未完成的自传。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又发生了什么事,王掌柜的小儿子十成去打义和拳后来怎么样了?多么遗憾,如果写完的话,这本该是老舍最出色的小说。
老舍未完成的自传后来,渐渐地,读着《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这些文本拼出了一幅北平地图,作家老舍也开始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他就是那个地道的北平人,他也写了那些地道的北平人。
他们狡黠、幽默、勤快、守旧、爱体面,有的人是坏人,有的人是好人,但更多的是普通人。
端午要吃小巧的粽子、八月十五要买一两个上色细致、手工精巧的兔儿爷给孩子玩,夏季里去天王殿听书,冬季里叫个锅子在家涮羊肉,平日里种点花草、冬季如果有钱可能买一盆水仙,如果不济也要添置一两株五色梅。
小巧的粽子才是正宗的北平记忆《四世同堂》里北平被日本人占领了,祁老太爷还是想买两个做工好、价钱小的兔儿爷给重孙,虽然是心里不得劲儿,却还是觉得过节要有兔儿爷。
兔儿爷带着节日的喜庆每一季有应季的吃食和活动,每一节有相应的民俗和讲究,婚丧嫁娶都有定规,这似乎是一个闭合的曲线,大家在这里面从生到死。
清朝的京城、民国的北平,在不做都城的时候和做都城的时候,都有像老舍大姐夫那样精致咳嗽的人,有像祁天佑一样本分自强又自信的人。
我在北京上了四年学,没有听到过鸽哨、没有尝过正宗的豆汁儿焦圈,穿行在东四还遗存的胡同里,脑补一些老舍笔下的北平,冬季干冷的风、春季三尺的灰、秋季湛蓝的天,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霓虹灯影,北平是王宫贵族的城、是平民百姓的城,一个烂熟了的文化下长起来的北平人记录了这座城。
角楼、护城河、落日余晖一个北平人,一个个和他一起重温故都旧梦的人。
老舍后记:过几天是老舍投湖的日子,现如今北京已经没有太平湖这片水域,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建筑。但我个人很喜欢老舍的文风和作品,其实很巧,我写这篇文章多时候查阅资料才得知老舍就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投湖而去的。
他的语言很靠近口语,生动鲜活,诺贝尔奖颁得迟了,早十年甚至早二十年颁奖给老舍他也是够格的。读了这么多老舍的作品,看到他笔下的故都北平,我觉得“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恰如其分。
老舍很爱自己的母亲,他是父母的老儿子,他也一直保持了一颗童心,让人感动、让人会心一笑。
以此文献给我喜爱的作家老舍和古都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