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何处》读后感

作者: 书一字清安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00:40 被阅读100次
这片土地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历史的陪葬品

   底层人物的悲欢随着历史潮流载沉载浮,数不尽的辛酸又岂能言于这寥寥数字,感叹于历史的厚重,更悲悯所有怀才不遇的奇人。

   这两天抽空把《乡关何处》看完了,数次热泪盈眶,之前看《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日光流年》和《丁庄梦》这种类型差不多的小说都有这种感觉,看完都觉得特别沉重,压抑,尤其是看到好人最后难免还是得不到善终的时候。因为《乡关何处》是根据真实故事写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一个政党打着要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旗帜,吸引了万千仁人志士为之填沟转壑,但最后在理想青年尸骨上所建成的这个国家,却从起点开始就没有公道可言。公道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种奢侈的诉求;更多的我们只是想要少一点冤屈和迫害,因为人真正难以忍受的还是屈辱,它甚至超过了饥饿。”没有人能给历史评判一个是非,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母亲莫名其妙地被“戴高帽”,受尽了流言蜚语和严厉酷刑的侵扰,历经流离失所,尝遍所有历史强加在她身上的一切,所有蒙受的屈辱和伤害甚至都得不到平反,就这样被掩埋在时光的长河中。历史留在她身上的冤屈不知道长江水最后有没有能洗净。

    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奈和苦恨,倾尽一生的时间也无法弥补。大伯和王冰松的爱情故事是最令我扼腕的,两个革命烈士为了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却在阴谋诡计中渐行渐远。那个时代那么多无辜的人在所谓的“受害者”面前被冠上了高帽,那些“受害者”打着受害的名义做着所谓“名正言顺”的事情,只不过是在掩饰贫穷和无知带给他们的难堪。人性就是这样,更何论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被迷了双眼,何等荒谬至极,可是它确实是真的存在,并持续了整整十年。十年浩劫啊,多少英魂在底下呐喊,多少血泪被岁月风化。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幺叔了,能有多坚强的心脏才能在一次次伤害中屹立不倒,才能有看破红尘的洒脱。这不是光靠决心就能做到的,只有历遍了人生的所有坎坷才能练就那样平和的心境了吧。

《乡关何处》读后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

      现在的我们可能感受不到那种沧桑感,毕竟没有亲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懂。我的语言也太过稚嫩,根本无法传达出我想表达的,我比较笨,组织不好语言,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去看看,看看历史的另一面,毕竟,教科书上的永远都是它想给你看的,一个人要想了解这偌大的大地上发生的事情就要从不同面去观察它。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悲哀,有很多东西颠覆了我原有的想象,连我一个后人都觉得透心凉,真不知前人是如何能承受并云淡风轻地看着这一切的。

   另外啊,上面几篇也很值得一看,看看这个中国大地上发生过的恸彻天地的事情。晚安。

相关文章

  • 《乡关何处》读后感

    这片土地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历史的陪葬品 底层人物的悲欢随着历史潮流载沉载浮,数不尽的辛酸又岂能言于这寥寥数字,感...

  • 乡关何处

    冷清的旅馆 无人的站台 断壁残垣的老屋 在凌晨,等待刺骨的冬季 不是强劲的寒风 能够唤醒人群中的迷醉 但那缓慢逼近...

  • 何处乡关

    上一期《朗读者》请来了我最喜欢的导演贾樟柯。节目里听他娓娓道来,这位文艺到骨子里的西北男人,深情的向大家讲述了...

  • 乡关何处

    身在他乡,总会不自觉地把他乡与自己的家乡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总认为他乡不及家乡。 拿我现在所处的这个...

  • 乡关何处

    漂泊在远方的路上,总会在风雨中愈发的思念这个南风吹拂、草长莺飞的季节,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水泥钢筋铸就的城市,让我...

  • 乡关何处

    1、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

  • 乡关何处

    故乡啊,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小林一茶 另一座城市的秋天经常下雨,久了连回忆都是湿的,拉一把从脑海里扯出...

  • 乡关何处

    梦醒时分,我伫立窗前,窗外闪烁着几道孤独的霓虹,落在我的视网膜,有一点红。 苏曼殊在 《绛纱记》...

  • 乡关何处

    乡愁,并不是只有远在他乡的人所特有的。并非只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李清照有乡愁,并非只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

  • 乡关何处

    1 在睡梦中被窗外响亮的风声唤醒。意识朦胧间,竟想不起自己身处何时何地。打开窗,风呼呼地迎面袭来,蓄长的发被吹得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关何处》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l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