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呜”
乡关何处上初中那会我们便开始住校了。那是乡里唯一一所初中,方圆几十个村里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
90年代初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已经较为雄厚,但艺术方面的人才实在欠缺,初二的时候,教我们英语的张老师,便也成了我们的音乐老师。
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同学们很是兴奋,在一片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声中,张老师迈着与他上英语课不一样的步伐,拎着一台录音机站在了我的课桌前。
当那柔曼的歌声在教室里飘起,四下一片寂静。无疑它震撼了每一个人。接下来,张老师用他独有的男中音教会了我们这首浪漫的乡曲《弯弯的月亮》。
张老师是我们村的人。我们的村头便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上一座石板桥,经年累月供人们由此穿行,通往外面更宽广的世界。我曾想,他在唱着这首歌的时候,心里想的可是这条河边的月亮?
学生食堂的隔壁是教师食堂。每天早晚,我们在食堂前排着长队打饭,就能看见老师们蹲在食堂门口吃饭。
张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在食堂的对面,每当吃完饭,总能看见他在水龙头上刷了碗,迈着他与上英语课不一样的步伐,哼着那些或悠扬或豪迈的曲子回他的办公室。
2、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乡关何处日子在每一个紧张的课时,活泼的课外,还有一些属于自己遐想的时光里一天天过去。对于脱离了在父母身边束缚的十几岁的孩子们,无疑有太多的新奇。
这段时间,张老师又教了我们很多首歌,当下流行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花好月圆》,一些经典曲目《梁祝》《今天是你的生日》《难忘今宵》等等,无论是流行的明快曲子还是经典的深沉旋律,都能在张老师张弛有度的拿捏里让我们享受到艺术无穷的感染力。我们也从此知道了李春波、老狼和李谷一,知道了除了语政外数理化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张老师家和我家离的不远。他们家好几代人都教书,他的爸爸是退休了的老教师,他的哥哥是村子里的小学老师,他是师范毕业了分配到乡里初中的。他和我四叔也是高中同学,小的时候,每到放暑假,他经常到奶奶家找在省城上大学的四叔一起玩,到现在奶奶家的相框里还有他们上学时的留念,那时留长发、戴眼镜的张老师看起来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可能缘于这一层关系,也可能因我并不是太糟糕学生的缘故,那时总能感觉到张老师对于我的关爱。期末英语九十分的成绩,在班里也算不错,他仍会叫我到办公室,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耐心指导以期进步。也许对于那时的他,做这些只是出于为师的责任,可每当我想起他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话语,总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首《梦驼铃》便是那个时期,他深情演唱教会我们的一曲经典老歌。从此天涯海角,有音乐的地方,便少了孤单少了忧愁。
3、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乡关何处这首闫维文的《送别》,对于孩子们唱起来有难度,每每想起,也只这么一段。这便是印象里最后的歌曲了。
初中毕业以后,同学们各奔前程,无论相聚也好,回母校也好,都只是在梦里才有的画面。
张老师虽然和我家离得不远,多年来也未曾见过。是他带给我们音乐的启蒙,让更多的人在未来的生活里因为音乐而走的更加从容淡定。
大概三年前的一天,和家里通电话,妈妈告诉我张老师没了。
我很吃惊,印象里那个迈着和上英语课不一样步伐、热爱唱歌的张老师,最多也不过人到中年,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后来我得知了他的不幸。他是因为沾染上抽烟喝酒的恶习,得了不治之症,在病床上不能自理,慢慢被病魔吞噬了生命。
无限怅惘无限难过。能说什么呢?我在遥远的异乡无数次唱起那首《弯弯的月亮》,就像看见当年的你深情吟唱着“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村子里那条“弯弯的河水流啊,流到我的心上”……
站在家乡的土坵上唱一首“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望着天边的归雁,问一句“乡关在何方”?
农友乡亲心里亮,从此与你隔山隔水永相望。
愿你在那个世界里,仍然唱你爱唱的歌,但请不要抽烟酗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