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我感觉就像挤牙膏似的去构造,不满意时,自己再把挤出来的扔掉。
想法再多不如落地,敢于实践,勤于实践,确实蛮重要的,也正是大多人欠缺的。
朋友推荐我看《隐秘的角落》,是一部不太长的12集电视剧,但剧情节奏是比较缓慢的,我看的时候快进了很多,有时候快进并不是不耐烦的表现,更像是迫切知道决定性结果。
我一个人追剧也不会看鬼片,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自虐,我害怕极了恐怖电视剧,特地在看之前找度娘问了下,说没有一点恐怖画面,但第一集开始前,女婿就把女孩父母从悬崖推下,是让人很不解的。这一点甚至我看到第九集都不能理解,怎么着也不至于到了祸害父母的程度,更像是为了塑造一个心理总具有杀人动机的教师。
不论是知乎,还是朋友口中的介绍,都说细思极恐。我对这词充满好奇,三个小孩的出演,演技丝毫不差,举例来说,岳普讲:“你读书是为了杀人吗?”,“你想怎么样”,“和你没关系”,如果说台词是固定的,那实地的气势、氛围、神态是一定值得观察的。
剧情中有很多自作主张的事情。于是我对这词也重新思考了。
做好了有大人鼓励,夸你独立有主见;做不好就是笃定你的错,说出:“你以为……”之类的话语来强压你。
我们应该更主观的去评判孩子的对错,不能因结果导向而对孩子批评的程度改变,倘若如此,我更希望你能给孩子定好三六九条,即说明哪些事情你可以做主张,哪些事情必须通过你。事实上在我看来,只要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思想去做的,便都是有道理的,99%是本没必要批。
所谓的细思极恐,按照我的理解其实是很多细节的打开化,设置悬念把结局留给观影者来脑补,只要你想的证据链完整,那结局就是这样的,似乎我过了那个等待最权威解答的年纪,我只要自己满意就好。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我们编纂故事的的时候,更不该去迎合读者去写,哪怕再出奇的结局只要是出自作者之笔,就可以按照作者的构思结尾。倘若读者不喜欢,读者会在心里给故事期望好另外一种结局,作者更该把真实,哪怕是残忍保留。
我们都该欣赏自己原生态大脑的想象力,这样不论实在追剧还是写作的时候,都能随即彩绘剧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