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童年焦虑,常见表现:
依恋与分离、社交焦虑、床下的怪物、生活中的危险、创伤性恐惧、刻板、过度取悦他人、生与死、烦恼汤。
1.依恋与分离
先说一个概念:“内化的安全感”,当生活处于不确定性的时候,你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比如,作为讲座的主讲人,灯突然灭了,这时候你内心的声音是什么?“完蛋了,以后肯定不会有人来参加我的讲座了”“没关系,会有人来修好的”。这种温暖的,安全的和平静的感受,帮助他度过难关,这个声音就是“内化的安全感”,它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产生的,而且我们无数次满足孩子的要求,抚慰他的情绪,让他知道可以依靠父母的结果。
在一个普通孩子感到紧张的时候,只要多给他一些关爱和耐心,一个温柔的提示,就可以帮助他度过紧张时刻,他就能知道自己是安全的。然而对于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建立内在安全感的过程相当艰辛。他有着强烈而持续的痛苦,需要反复的安慰,尤其需要温暖的拥抱。
“依恋恐慌”是强烈的分离焦虑。它的表现:哭泣、哀求或尖叫。如果你发觉孩子产生依恋恐慌,应该全力向他提供情感上的安慰,直到他平静下来。对于他的不当行为,以后找合适时间处理。
孩子需要爱与关怀所带来的安全感,但同时也需要独自探索世界时一定的紧张感受。不要指望一下就可以彻底独立,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的引导他。每一次轻推他走向独立的时候,都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拥抱他、抚慰他、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只有当安全感从他内心建立起来吃饭时候,他才能放松下来,才能与他人愉快相处。
2.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通常表现为:害羞,拘谨,极端内向,对他人的想法太过于在意。社交焦虑会导致很多痛苦,引发所有有关焦虑的常见症状,以及社交焦虑所特有的问题,如:回避目光交流,退群,逃避,羞愧,过于自我等等。社交技能的缺乏会加重社交焦虑,反过来,社交焦虑也会影响社交技能的提高。
孩子需要一定程度上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这是他融入集体并交到朋友的必要前提。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的孩子,常常会预演并过度准备每一次即将到来的谈过或者会面。他会主动的想象出各种灾难性的社交意外。社交焦虑的核心,往往是惧怕被批评,被忽视,被排斥或者被嘲讽。严重的社交焦虑会是非常痛苦的,然而痛苦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深陷社交焦虑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因而也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与世隔绝。他没有机会练习和提高社交技能,因此在交朋友或进入集体的时候,他的忐忑与挣扎是可想而知的。
你自己有社交焦虑吗?如果有,那么你就需要面对和克服自身的社交恐惧,因为这是帮助孩子减少焦虑的唯一途径。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的父母,更少对孩子表达关怀与慈爱,更可能批评而不是赞赏孩子更容易怀疑而不是信任孩子。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再努力些”或者“去战胜它”的督促,理解他,与他共情。接纳他的现状,轻轻推着他前进,尽管前进途中有时会让他觉得不舒服。记住:既要“轻”又要“推”,两者缺一不可。
①关于“慢热”
许多焦虑的孩子都属于“慢热型”。他在面对陌生人或走进新环境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因此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让自己慢慢熟悉他们。“转换一下思路,孩子并不是陷入了害羞的困境,而是在慢慢地并持续地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告诉别人,你的孩子不是害羞,而是“需要一点时间来预热,等一会就能加入游戏了”。
在事先预热活动时,就要把预热所需要的时间纳入其中。孩子在鼓起尝试探险之前,可能要会花费很多时间,因此要预留更多的时间,这样你就不至于觉得太过沮丧。孩子依偎着你渐渐充满信心,获得了安全感,就会逐步迈出步子开始探索。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爱的空间,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并想象自己如何尝试新的活动。从长远看,孩子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他现在需要的只是多花一些时间来内化安全感。
每一次把孩子轻轻推出“舒适地带”后,我们都需要用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为他找回情感上的平衡。克服社交焦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间哪怕是迈出最小的一步,孩子也需要身边有“爱的盟友”来提供支持。
对于慢热型或者容易退缩的孩子,父母应该避免让他过多接触强势的成人。能够对孩子有帮助的成人,一定懂得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时间,慢慢获得孩子的信任,从而自然发展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最终把孩子带出自我封闭的角落。懂孩子的成人绝不会羞辱孩子。也不会强求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孩子需要学会“对人说谢谢”,也需要学会“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这些要求和压力不能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在轻推孩子向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这些社交礼仪对他来说真的不容易做到。事实上,如果我们以轻松的开心的态度对孩子提出这些要求,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经常和他玩“嗨,你好”的游戏,面带微笑,直到他回应为止。
②关于社交信心与社交技能
大多数社交焦虑的孩子都缺少足够的社交练习,因此缺乏社交的信心与技巧。不管原因是什么,缺乏社交信心和社交技巧的孩子,都需要更多的帮助。通过练习提高的具体技巧,比如:微笑,目光接触,说话时自信而响亮,自我介绍,交谈轮流发言,友好的肢体语言等。还有一些核心技能包括:猜测他人的感受,清楚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赞美他人,等等。
③关于害怕被拒绝或被嘲笑
社交焦虑的孩子对拒绝,排斥和羞辱非常敏感。他总觉得每个人都在注视着他,就好像他最难堪的秘密刻在自己的额头上似的。“角色置换”游戏,平静的倾听孩子在游戏中恶言恶语的嘲讽,因为那是他平时在真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羞辱,这样可以减轻这种恐惧。另外,这类游戏能让孩子的脸皮更厚一点。社交焦虑的孩子往往脸皮很薄,以至于经常把别人善意的玩笑当真。
3.床下的怪物
我们要重视孩子这种害怕的情绪,要把它当做真实的恐惧来处理,并认真的安慰孩子,因为它对孩子来说就是真实并且重要的感受。孩子产生这类“莫名恐惧”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们的任务是,敏锐的捕捉到孩子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哪怕表面的担心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或不可理喻。
4.生活中的危险
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既教会他保护自己,又不给他造成过度的恐惧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恐惧。针对经常因生活中的危险而焦虑的孩子,有三条建议:
第一,“抓住直觉”,区分“感觉好”和“感觉对”的不同,比如,孩子从陌生人手中得到糖果,可能会“感觉好”,但是也会“感觉不对”。孩子必须有能力捕捉内心深处的本能危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这样才会依靠本能直觉来避免伤害。
第二,“有意实验”这与前面的“做一些刺激、好玩、有惊无险的事情”是一个道理。
第三,“再糟糕的事情也可以告诉别人”,鼓励孩子坚持寻找愿意倾听自己的人,而且一定能找到。
假如你在担心一件事情,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已经感觉到你的担心,因此这时,最好直接向他说明原委。
对生活中的危险感到焦虑的孩子经常会处在高度戒备状态中。当你告诉他要放松的时候,他会生气,因为焦虑的逻辑告诉他:放松警惕是危险的。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从孩子手中接过戒备任务,让他知道你会很认真的守护他,这样他就可以从中解脱出来。
5.创伤性恐惧
造成心理创伤的事件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导致持续的空滤和焦虑。如果你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导致孩子对这件事情的不满或者阴影,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倾听,再倾听。一遍又一遍听他描述事情的感受,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不解释,不辩护。只是倾听,回应,理解,道歉,让他知道你重视他的感受”。
有些父母执着的认为,既然做了就要坚持,不能让孩子退出,或者不能让孩子在恐惧面前让步。勇敢与坚持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但如果孩子被惊恐淹没,那么这些品质也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这种情况下最好先缓一缓,让孩子调整情绪,重建信心,直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去尝试建立更高级的品质。
治愈心理创伤的原则和技巧:
共情和理解、倾听、充分满足安全感的要求、祈祷与其他精神层面的仪式、自我暗示、尊重孩子的能力限度,不要强迫、一起游戏、与值得信任的成人相处、耐心、大人要处理好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情绪和反应、做到坦诚诚信,积极重建孩子对你的信任。
6.刻板
焦虑会让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失去灵活性。焦虑所导致的刻板表现包括:完美主义、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犹豫不决、做事拖拉、恪守一成不变的生活规律,无法忍受任何改变。
本质上,刻板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必须每件事都做的完美,我必须躲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我不能做出任何错误的决定,我不能去想任何有压力的事情,我必须一成不变的度过每一天,我必须远离任何潜在的危险---这样我才会感到安全。
这样的孩子在表面上可能完全看不出焦虑,直到他的刻板遭到挑战。遇到挑战的那一刻,“自我保护”失效了,因此孩子瞬间会被恐惧或愤怒的洪水所淹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焦虑的孩子一听到父母说“你的作业已经写的很好了,赶紧睡觉吧”他就会马上崩溃。
针对任何形式的童年焦虑,我们必须遵守一条共同的“平衡原则”:你轻推孩子做出改变的同时,一定要认可和接纳他的现状。刻板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认可和接纳。强迫,无法令他变得灵活,相反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刻板。除了持续的共情和接纳之外,父母还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一切“松开”。
针对刻板,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是:轻推孩子,让他感到不安、不舒服,但是又不至于崩溃。这与“临界点”的原理相同。当然谁也不可能始终把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不要紧,重要的是用爱的支持帮孩子顶住适合的压力。
“故意犯错误”的游戏。比如“让我们每人都犯三个错误,我先来”。目的:让他嘲笑我的错误,由此对他自己的错误释怀。当他开始愿意玩这个游戏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就会有所减轻。
犹豫不决,是焦虑性刻板的又一个典型表现:孩子由于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担心错失良机,因此就像“呆住了”一样什么决定也做不出来。很多父母都认同应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而不是替孩子选择。但是对于犹豫不决的孩子来说,做选择时需要少一些选项,这样他的焦虑也能少一些。
做事拖拉,看上去似乎与焦虑无关,但其实是一种逃避战术。比如孩子对家庭作业感到焦虑,吃吃不做,越拖越多,焦虑感就越重。所以懒惰不是问题的根源。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必须理解拖延行为的核心是焦虑以及逃避焦虑。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只看重“把事情做完”,却忽视了孩子在做这件事时的厌烦,难受或者紧张的感觉。
不能承受任何变化,是又一种刻板的表现。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焦虑的根源是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所产生的负面感受。因此,焦虑的孩子常常迫切的想提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可能觉得:只要把将要发生的事情详细的预告给他,就能缓解他的焦虑。然而不幸的是,万一计划不得不改变,他就会更加崩溃。一成不变的生活,重复性和规律性越强,就会让焦虑的孩子感到安心,然而一旦发生变化,他也就越受不了。
为了帮助孩子走出这些困境,可以制定一个“星期计划”。在一个星期里,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接受孩子的刻板状态,给与大量的理解和安慰。在次基础上时不时轻推他一下,把他推离舒适地带。让他挑战刻板,迎接压力。轻推的同时,给与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明白你完全理解和接纳他不安的情绪。接纳孩子不够灵活变通的现状,同时轻轻推动他,帮助他慢慢扩大自己的舒适地带。“接纳+轻推”的方式,能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使他们突破自己,变得越来越灵活。
7.过度取悦他人
“过度友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怎么满足自己的要求,太过频繁的道歉和表达友善,不管是否有必要。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
看上去似乎并不焦虑,只要能让每个人开心。但是,迟早会失败,把全部精力放到别人的感受上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最终会精疲力竭。
“特别时间”,可以帮助过度取悦他人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专心陪孩子,孩子让父母做什么,父母就做什么,投入,不教导,不建议,不控制。当孩子习惯了“特别时间”之后,他就会了解自己需求和愿望,也相应的减少对取悦他人的焦虑。“特别时间”可以帮助孩子听到自己的心声,找回内在的自信。
8.生死大事
告诉孩子真相,不一定会让局面更糟糕。只要给与孩子足够的爱和共情,他就可以面对现实,而且还能有机会提出疑惑和表达情绪。
为了保护孩子,我们极力回避这个世界上残酷的真相,例如贫穷,不公平以及战争。当父母回避这个话题时。孩子误以为父母需要被保护,结果把自己的害怕和担心掩藏起来,而缄口不言。因此在必要时,我们应该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个社会黑暗一面。然后引导孩子关注:如何从小事做起,改变世界。
9.烦恼汤
泛指童年焦虑的常见表现。一肚子“烦恼汤”的孩子,可能会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事情感到焦虑,包括友谊、父母、考试、表演等等。在大多数看来没什么问题的事情,比如同伴的玩笑,都会让“烦恼汤”的孩子持续紧张。对他来说,生活中处处存在问题,让他无所适从。父母很难有效的劝慰,因为他产生担心的速度永远要比感到慰藉的速度快的多。孩子常常用“妄想症”来形容这种对各种潜在危险过分警觉的状态。
为了帮助这类孩子,父母应该控制住自己,不要针对“烦恼汤”里每一个具体的原料与孩子发生争执。你永远说服不了他,就算你说服他相信了某一件事不值得担心,那他的担心也会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你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焦虑的情绪状态,而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危险。把努力放在“解决焦虑情绪”这一更深层的层面上,摆脱“烦恼汤”的办法就有了:放松,重建自信,做一些刺激、好玩、有惊无险的事情。
只要有多少焦虑的孩子,就会有多少种焦虑的表现形式。然而无论如何多样,所有的童年焦虑都存在共同之处:
影响孩子的身体、行为、情绪、思考方式和人际关系。
所有焦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安慰、接纳与共情。
在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挑战焦虑性思维的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