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持续参加@易仁永澄 老师在@幸福进化俱乐部 里主办的真自由训练营活动。昨天的课程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自律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毅力、自控力、压抑自己),自律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快速升级的能力。
一、开营仪式:澄清目旳、内容、规则。
1、整个训练营的目的
对自律进行刻意训练。所谓刻意训练:就是确定目标 / 分解 / 放慢速度,打磨 / 注重反馈 / 不要自动完成。
训练营目标分解任何一个改变都需要经过三个步骤:认知,认同,践行。澄清自律的重要意义,就是在帮我们建立对自律的认知;说明“自律”和“个人成长”的关系就是在帮助我们进一步认知,并建立初步的认同;后面三条是让我们通过不断的践行加强认知,巩固认同。
2、训练营的安排
课程安排第一课:告诉我们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第二课: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去往真自由。
第三课:告诉我们怎样做到“承担自己成长的责任”。
最后:用作品声音来完成结营作业。
课程比较烧脑,两天一次课,每次可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我相信只有我能输出的东西,才可以算作我学到的东西。
3、训练营营规。
幸福进化俱乐部《六大元规范》利他主义通俗点讲,就是能帮助别人的就尽量帮助;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
二、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找出在哪里使用自律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自律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那么我们平时面对问题时都有那些状态呢?
我们遇到问题时的几种不同状态面对简单问题:我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我们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意愿度和能量。比如对我而言,慢跑500米就跟玩儿似得,谈笑间就已经完成。
面对有挑战的问题:我们能力充足、很想去尝试、情绪积极把压力当做动力。比如对我而言,慢跑10公里到15公里,就比较有挑战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很想挑战,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就会去尝试。
面对困难的问题:我们会感觉压力山大,不想去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想要逃避。比如现在老板要求我必须参加全马,我就会感觉崩溃,因为我没尝试跑过20公里以上,我觉得自己的训练度不过,害怕自己无法完成或者受伤。
我们面对问题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用三区理论来描述:
三区理论舒适区:面对简单问题,我们游刃有余,没有压力。针对成长而言,我们把它定义为“停滞区”,因为解决的都是无压力的问题,我们成长缓慢甚至没有成长。
学习区:面对略有挑战的问题,我们开足马力可以解决。针对成长而言,我们把它定义为“成长区”,因为解决的都是有挑战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成长。
恐慌区:挑战巨大,我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资源来完成,充满焦虑。针对成长而言,我们把它定义为“升级区”,因为解决的都是自己无法胜任的问题,一旦解决说明我们胜任了,也就是升级了。
结合这个三区理论,我发现自己在刚工作的一两年,就是处于学习区和恐慌区,因为什么都不会,必须大量的学和用,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那个时候成长很快,我现在掌握的工作知识有70%都是在那个时候学到的。但是当工作进入到三年以后,因为工作内容大多是简单重复,自己也没有逼自己一定要达成更高的目标,所以慢慢掉入了舒适区,只是偶尔被动接受一些有挑战的工作进入学习区或者恐慌区,所以成长越来越慢。可能是因为自己买车买房的目标已经实现,和身边的人比相对可以,我就想着没必要让自己那么累,一步步混资历吧,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可是在舒适区待久了,还是想着自己不能就这样下去啊,和以前的同事也多次商量着要创业什么的,可是都因为无法忍受脱离舒适区的痛苦而拖了下来,只是在舒适区磨磨蹭蹭地学点东西。直到有一天我加入了橙子学院,通过橙子学院,接触了逻辑思维,幸福进化俱乐部,李笑来,易仁永澄,樊登等等一系列牛人牛事,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井底之蛙,浪费了太多时光。我从此开始进入学习区,偶尔逼自己一把,在恐慌区磨练一番。
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我知道要成长得呆在学习区,要升级得进到恐慌区,要调整可以短暂进入舒适区。而不再是盲目的认为问题就是痛苦,如果没人逼,我躲在舒适区就够了。
正念:改正对问题的看法。
我以前对问题的看法:舒适区的问题不叫问题,轻而易举;学习区的问题,小磕小绊都不是事;恐慌区的问题,既然没人逼我,何苦为难自己,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现在我认识到:信念错了,一切都是错的。
我需要建立这样的正念:
-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又是机会,又是基础)
-今天掉过的坑就是明天的护城河。(过得去,就在未来拥有优势)
对于信念这个东西,你有点相信没有用,必须选择完全相信。有的东西,需要我门先采取全然相信得态度,去掌握它,去体会他,才有能力改变他,让他变得更适合自己。就像罗振宇常说他反对中医,但是要真生了病,什么药对他有用他就尝试什么药,管他中医西医还是巫医,能治病就行。现在,既然旧的信念不管用了,我们就用对别人有用的新信念来试一试,有用就相信他,不再适用就升级改进。如果因为担心这个信念不是最完美的而不去尝试,那我门永远都无法成长。
那么自律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时什么呢?
想想在ABCDE这5个环节中,
-我们最容易在哪个环节中断?
-情绪有好坏,在哪个环节我们的情绪最坏?
-在哪个环节我们最容易放弃?
-在哪个环节小我最痛苦,最想逃避?
没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问题解决之前的AB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陷在问题里,不喜欢、不愿意、不行动。而问题一旦解决,后面的CDE都是自然发生的。
AB环节就是成长的关键阶段。
关键阶段人与人的差距就发生在问题能不能被解决。
-有的人在这里放弃了。
-有的人不肯放弃,也不愿意行动,一直停在这里内耗。
-还有的人停一停,看清问题努力解决,最后取得了突破。
自律用在哪里?自律就是用在AB这个关键阶段的。
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他是一种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责任的,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能力。
自律首先需要我们有意识,比如发现问题不再是像以前一样任由小我逃避,而是停下来等一等,让自己回想起问题是成长的基石与契机,回想起没有挫败感就没有成就感。比如,服务员不小心把鲜红的葡萄酒滴在了我新买的雪白衬衣上,我刚想暴怒,突然意识自己还有其他选择,马上想到了暴怒解决不了问题,既影响了自己吃饭的心情,又不会把衣服变干净。何不原谅他的过失,心平气和地请他把衣服清洗吹干,然后继续高兴地和朋友吃饭呢。自律说简单点就是遇到问题,站住脚,面对他,解决他。
三、推迟满足感——自律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
自律有哪三大核心要素
自律的三大核心要素推迟满足感就是推迟小我的满足感。小我的满足感有三个:趋利避害,只顾当下,易被激发。小我的情绪分为两种:爱(让自己贪婪,不管长远利益,只顾当下),恨(逃避,抗拒)。
我们必须先让小我面对一定的痛苦,才有机会获得后期持续的快乐。我们需要拥有这样的理性:解决问题可以带来成长,只有让小我忍受当下的挫败感,才能坐拥后续的成就感。
用实践过程来描述我是如何推迟小我的满足感的。
昨晚11点,群里有人约打皮皮麻将,我正准备打开APP玩一局放松一下。突然我意识到,我已经说过,为了成长不再玩麻将了;而且我现在打完麻将肯定过12点了,影响明天的早起;打麻将还可能会陷入玩了一局又一句的怪圈;如果不打麻将立刻去睡觉的话我明天就有时间更好的完成作业,减轻工作负担。于是小我也不想打麻将了。
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意识,如果没有意识到打麻将不好的话,我就会直接打开麻将APP开始玩。第二,我需要停一停,据说小我比理性我快了6秒,如果不等一等小我就会狂奔起来,等理性我来了,早己控制不住狂奔的大象。第三,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至少拥有三种选择权,而不是只能打开APP去玩。第四,我们需要选择可以带来成长的行动,让理性我区个大象沟通,让大象也为长期利益而激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推迟满足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前期练习的分身术。
分身术就是意识到自己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选择权,让大象停一会,等待理性我和他沟通。沟通就是要让大象被长期利益激发,暂时忘掉短期痛苦,把自己的模式从先甜后苦,调为先苦后甜。推迟满足感之后,我们才有机会直面现实,承担责任,开始行动。
所以推迟满足感就是重排痛苦个快乐的顺序。
四、其他感悟
1、成长是我们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转变过程。
2、光有分身术是不够的,分身术教我们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至少可以有三种选择。但是有的朋友在面对小伙伴批评自己的时候写下了这三种选择:1)他就是个傻帽,不用搭理他。2)懒得和他吵,等到他有问题的时候,我也让他尝尝被批评的感觉。3)我去给领导告状,看他还叽歪不?这样的三个选择是在推卸责任,需要用到自律三大要素的承担责任来解决。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的升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长。
3、关于推迟满足感,很多人会想到棉花糖试验。但是,最近有报告指出棉花糖试验还有后续试验,如果当小孩子忍了10分钟后还是没有得到另一块的糖,第二次再做实验大部分孩子会选择直接吃掉那块糖。还有就是如果自己不吃这块糖,糖就会被拿走,那么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把糖立刻吃掉。所以,咱们一定要选择那些可以得到的长期利益来推迟短期满足感。比如初中老师告诉我们中考完了就好了,高中老师告诉我们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学老师告诉我们找到工作就好了,可是压力一个接一个,有的人再也不相信了,就放弃了努力。有的风景是错过了就不再有的,建议不要去推迟满足感,比如你20多岁还有能力去爬珠峰,就不要等到老态龙钟了再去;有的人今天不表白,明天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五、关于恐慌区的答疑收获
1、用心流模型来判断自己处于三区的哪一区。
舒适区:淡漠、乏味、放松
学习区:应激/压力、心流、可控
恐慌区:焦虑、担心
所以,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倒推,就可以知道自己大概处于哪一区。
2、学习区是用来成长的,恐慌区是用来升级的,舒适区是用来休整的。
成长的曲线是阶梯状的
价值的规律当我们处于红线阶段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自己在学习区,通过刻意训练来打磨基本功;当我们处于市场临界线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自己在处在恐慌区,承担压力快速升级;当我们攀上一个新的平台之后,可以让自己在舒适区略做停留,巩固战果,夯实根基。当然,还得看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定了怎样的标准,有的人登上几个阶梯之后就满足了,停在那里不动,甚至还会再下两个台阶来享受更大的舒适。而作为一个成长者,应该让自己不断地往上攀升。
一个慢方法实现快成长:持续一段时间120%的投入并产生成果,必然带来拉升式地提升。这就是生活在恐慌区。
3、采取什么策略应对恐慌区。
恐慌是因为自己资源和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造成行动能力丧失。
-能力不足,就做好准备,提升能力。比如跑马拉松,就要提前半年开始训练,调整饮食,学会慢跑技巧。
-资源不足,就引入外部资源。比如自己装修房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花钱找专业的装修公司来干,并不一定要事事DIY。
-如果确实没有能力,又暂时找不到资源。可以先适当降低要求,使自己的能力资源与之匹配。降低标准并不是逃避,降低标准的目的是结束行动能力丧失的停滞局面,让自己持续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道德经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希望自己可以建立这样的模式:一旦用分身术觉察到自己处于“焦虑、恐惧”,就告诉自己我处在恐慌区了,是升级的好机会,然后分析我是应该准备充分?还是引入资源?或者适当降低标准?确定之后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六、两篇短期自律提升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