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不断地把人分成不同的层次。从上幼儿园开始,分类分层就开始了,基本上一个学段分一回。乡镇、县城、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走来,不看分数不看钱数的学校是没有的。比如一些条件好点的幼儿园,一年的费用动辄上万,超过了许多大学的费用。人人生而平等的说法只在上帝的字典里,人间处处在上演着贫富贵贱的不平等,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城市分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等等。房价越高说明越发达。地铁通车里程越长说明越发达。上市公司越多说明越发达。GDP万亿俱乐部已有十几个成员,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进入俱乐部的城市热烈庆祝高调宣传,没有进入俱乐部的城市摩拳擦掌信誓旦旦。
官员职级分层。囯级副国级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厅级副地厅级县处级副县处级科级副科级。一般人很难关涉到高层官员的生活思想状况,诸多科一级的人物在一起探讨交流进步的渠道与秘诀,或者是嘲笑他人的弱智与低能的现象倒是司空见惯。官场的法则就是等级森严,长官至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弄混了级别,后果很严重。这样的分层已经很波及到其他领域,比如有副部级高校、地厅级中学、处级和尚之说。
职业分层。国家公务员,央企高管,外企高管,大老板,官一代,办事员。政府主管领导-教育局官员-校长-教师,水电工,保安,保洁。环卫工人,快递小哥,IT精英。医生,护士。职业鸿沟一直都在,职业歧视永远存在。“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
各类分层的背后是占有物质资源的不同。一位大人物仙逝,我们看他的履历,中有一句享受省部级医疗待遇云云。“××级待遇”就说明了职业职级分层的实质,即便是葬礼的规格和出席人员都是有严格规定。有些差异就是人没了也依然横亘在那儿。
我居住的小城,早些年曾出土了一处墓葬,且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现在在遗址地建起了一所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前人的遗物,以及由此所昭示出来的无所不在的等级区别。
古人所谓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天然地带有高远君民之分野。囯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因为在这两个人握手的一刹那,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似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物理意义上的接近。
人之平等,意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但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又在绑架着人的肉身,指导着人的行为,平等之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有些地域的技术工人与大学名教授的社会地位、待遇一样高,一样受人尊敬,让人很不可思议。“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顶多算是个美丽的传说。
现在又传闻阶层固化,一众人自鸣得意,一众人愤愤、焦虑,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固化的还能叫阶层吗?分类分层活着,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丝毫不用担心撇开高低贵贱不说该怎么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