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弗洛伊德以来,一直强调的是分析人类行为的深层动机与真相。孔子则是直接注重行为,鼓励与自己的上下级,同辈与家属和睦相处,注重人的个性与心理的思想家 。六顶思考帽的平行思维法正是与之相近:注重人的行为本身而非背后的思想动机。其指明了所有行动的规则,然后我们只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便会取得不错的效果。波诺博士称其为“游戏实践”。这种思维方法直接性的关注与约束人的行为,而不去改变人的思想个性。我们可以邀请别人一起进入游戏,也可以对自己内心中不同的自我做这个游戏。
六顶思考帽平行思考法
一块磁铁能够将微粒吸引,但争论与自由讨论是无法达到此种预期效果。争论当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去隐藏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与观点,那么我们就无法如实地考察问题。在平行思考中,每一时刻,每一思考者都朝向同一方向,所有观点都会被平行排列出来,我们不需要立刻对别人的观点马上回应,只需要另外排列出自己的观点,并非每一步都在争论。
冲突与对立的思考极易加重自我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当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我,总会在思考中维护自我。我们常常也会意识到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最大的敌人却是自己。六顶思考帽的方法是要求我们一个时间内只做一件事,不同的颜色将彼此区分,最终完成思考的“地图”。这就像当我们在车水马龙之间去注意白色的车子,那么白色的车子总是那么那么显眼,这一切都是源于将思考类型加以区分的绝对生理需要。
如何使用思考帽
使用思考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单独使用某顶思考帽,单独使用当中,思考帽便是特定思考方法的象征。它可以进行人为的转换,比如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需要戴上红色思考帽”,而不是虚弱的提出“你们感觉如何”。对于长辈或者权威时,我们往往不好直接提出“你这个有问题”,而可以说“我们戴上黑色思考帽看看”,避免了感性人伦对思考的影响。但问题是,我们都需要知晓这六顶思考帽,这就需要团队的思考锻炼,将方法成为习惯。其二为连续使用思考帽,既可以按顺序,也可以按需求,也可抽出几顶使用。这种序列可以是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在很多情况下,红色思考帽并不适合一开始就使用,因为领头者过早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客观中立思考。而在进行某项事件评估的情况下,就可以先使用黄色思考帽,在黄色思考帽中未发现其价值的情况下,那么这个问题也就无需考虑下去。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我们怎么去统筹这样一种思考,我们使用思考帽的这种过程是靠什么来指导的?
爱德华·德·波诺博士蓝色思考帽
看看天空,望望大海,“纵览全局”正是如此,蓝色代表整体的控制,也代表控制所需的超然与冷静。波诺博士将蓝色思考帽总结为“对思考的思考”,是否又有些反思的味道。思考总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在思考前要了解足够的背景信息,找出可能的能动因素,再选出最合适的做法。思考的开始与结束,就像一本书的扉页和末页一样,蓝色思考帽都必须在场。首先使用蓝色思考帽是因为它指示了:我们为什么讨论?我们思考的是什么?问题的表述是怎样的?有没有其他表述方法?我们想达到怎样的结果?我们想在什么地方结束讨论?思考的背景是怎样的?使用思考帽的序列是怎样的?最后使用蓝色思考帽是因为它指示了:我们的讨论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产生的效益如何?结论如何?怎样设计的?问题解决的怎样?下一步该怎么继续?
集中注意力去形成与关注问题,是蓝色思考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提问是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但并非我们都具有先见之明,所以要聚焦问题,集中发问。波诺将提问分为两类:钓鱼式提问,射击式提问,目的就在于对于一个问题最实际的是寻找多重定义,而非最好的定义。蓝色思考帽还负责做出最后的概要和结论,这并非一个人的工作,而是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要客观评价思考的进展与成果。在必要时,打断破坏游戏规则的争论。
思考致思
这种思维方法更多地被推广于商业团队,以便于高效地团队决策,这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使规定变成自然化的过程。对我们个人而言,难就难在是否可以“人格分裂”,是否可以在独立思考当中平行的去用这六顶帽子,心中平行的放置几个方面的思考,我们自身决策的过程说的贴切一些,那就是求知与判断的过程。
对思想而言,站在谁的立场之上,那么谁都是对的。在历史之中看前人,好像好多人都错了。因为我们总是相信历史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思想也在逐步成熟。但是这种成熟是我们自以为的成熟,是历史决定论的成熟。古人仰望星空之时,以自然变换规律探寻人生之道,当“概念”被逐步定义之后,思想仿佛变得愈加晦涩难懂,当我们万事都要追求“现实意义”之时,思想变得无所不包。我们学着前人去批判,去建立自己的体系,去超越,去创新,实际上更多的是隐藏自己不涉猎的范围,只将自己熟知的范围无限放大,放大到犹如“智者派”一样追求“修辞学”与“辩论术”,丢掉了蓝色思考帽。自认为研究深入之时,我们可曾达到我们曾批判的前人之思想高度。当后人看我们时,是否又会发现实际上我们比前人还要“荒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大师”。对每位思想家的思想,我们也许自认为熟知,但可能已经是八九手资料了。回到经典,回到原本,平行的对待同一思想家的不同作品,平行的对待同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家,平行的对每位思想家的思想做出理解与判断,我们的思想之花也许会绽放。
【7—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