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恐惧与脆弱,拥抱真实的自我

作者: bai素心若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22:27 被阅读35次

    聆听于松平老师为我们主持的团队分享:“接纳恐惧与脆弱,拥抱真实的自我”;

    参与分享成员四位:于松平、赵晓赟、任梦丹、任娇。

    主持人简介:于松平:女,河南省尉氏县庄头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同时也是庄头镇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从教19年来,一直在乡村一线工作,热爱阅读写作,遇到《教学勇气》后,她更加坚信真正的教育源自自我向内的积极寻找,源自师生心灵彼此敞开的滋养浸润。

    于松平老师:今晚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接纳恐惧与脆弱,拥抱真实的自我。其实在分享之前,我的小伙伴们都很紧张,我告诉他们,恐惧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恐惧往往和渴望紧密相随,我们有多渴望就有多恐惧,所以今晚我们的伙伴儿们,可能会有些紧张,但是我想他们都带着一颗渴望成长的心向我们走来,下面有请我们参与分享的小伙伴儿,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任娇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尉氏县庄头镇第二初级中学的人任娇。我现在已经工作六年了,算是一个新老师,我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沟通交流分享,谢谢大家。

    杜浩祯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杜浩祯,来自平顶山市新华区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非常幸运,有机会用这种方式跟这么多执着追求,热爱教育的同仁们交流,这要非常感谢吴国珍老师的引领和带动,感谢他为大家建造的这座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成长,也非常感谢于松平老师的认可和邀请,能够和他的团队一起进行读书的分享,真的是非常的开心。

    任孟丹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于老师团队的任孟丹,从教四年,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于老师推荐下,才和《教学勇气》相结缘。于老师就像一本活的书单,当遇到问题,需要阅读的时候,她总是能帮我指出阅读的方向。

    于松平老师:其实和杜浩珍老师的相逢,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年我们在河南省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会上,结识了杜浩珍老师,杜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研员,她非常热爱读书,因为《教学勇气》越走越近。今晚特地邀请杜老师来参与我们的分享。

    赵晓赟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尉氏县庄头镇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老师,我叫赵晓赟,我在年龄上来说可能是一个老教师了,因为我今年上班已经19年了。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还是一个新老师,因为我的成长刚刚起步,要感谢于松平老师,很开心,今天和大家相遇,在教学教师勇气更新群里,能够有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非常开心。

    于松平老师:伙伴们对我们的这个团队有了一个简单地了解,主要由杜浩珍老师来跟我们分享,她对恐惧与脆弱方面的一些见解,以及她的一些经历。

    杜浩珍老师:大家好,其实我早就在咱们这个群里边了,但是,我是一个资深的潜水员,一直默默地蹲在角落,倾听着大家地交流,默默地思考,但从来没有发出我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呢,当然这就是源自于我自己内心的那份恐惧,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很粗浅,害怕暴露,觉得自己的分享没什么价值,害怕暴露自己思想的浅薄,但是今天我决定放下这一切,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把这里当做一个新的起点来见证,《教学勇气》这本书见证了我的教学勇气,更加欣喜这个群带给我的改变。

    那我就从恐惧这个词来说起吧,说到恐惧,在我接触《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书中说:我们的教学中充满了恐惧。其实最开始我并不是太认可,我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可能只是说,学生和老师之间会有些紧张,学生和教师之间会有些紧张,仅仅是紧张而已,怎么会能够上升到恐惧的角度呢,但是当我仔细的研读,再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或者是我们的教学生活的时候,才真的意识到这种恐惧是存在的。

    当我们沉下心来,仔细的去剖析我们的教学现状的时候,就会发现,真的是这个恐惧在限制着我们自身,限制着学生的整体的发展,然后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恐惧的因素呢?最初我就认为,仅仅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身份的差异,因为老师,在整个学校教育里,它是处在一个权威的位置,毕竟他是成年人,学生归他管理,所以,这个身份就决定了,学生天生的要对老师有一种畏惧之情,那么这个他害怕,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害怕老师自己做的不好的话呢,老师会批评会指责。

    于松平老师:是的,恐惧无所不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了逃避它。

    赵晓赟老师:恐惧无处不在。

    吴国珍老师:真心话,我也这样问过自己。

    于松平老师:有权威的地方就会有恐惧。

    杜浩珍老师:当然,作为老师就觉得自己真的是权威,可以指令一切。当然,老师害怕的恐惧的是什么呢,是自己教的学生成绩不好,自己的学生不听话怎么办,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所以细说来说,这些恐惧真的是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那么深刻的意识到而已,但是读了《教学勇气》这本书,当看到书中罗列的那些阐述的那些之后,才真正的领悟到,确实这个恐惧无处不在。

    任孟丹老师:师道尊严的影响。

    杜浩珍老师:像我作为教研员去跟老师们沟通交流的时候,其实老师们也是怀着一种恐惧,因为上课了之后,我们下课交流的时候,他们唯恐我能指出他们的,我指出了他们的问题,或者说认为他们的,可对他们课的评判会怎么样,心里边是非常忐忑的。每一次,跟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老师都会说呀,我原来不是这样想的呀,但是你一来听课,我就特别紧张,其实这种紧张就是他向好的向上的那一面,只不过他不知道怎么去协调,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当我了解到老师们的这种心态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和他们之间产生的这种隔离,本来我们应该是一起来学习成长的。

    张洪波老师:有同感,不仅仅是学生恐惧,教师本身的恐惧也是无处不在。

    杜浩珍老师:其实咱们细想,当我们第一次接到新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学生的背景,对他们的情况根本不了解,那么这时候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眼中都是那么可爱,可是一段时间了之后,就明显的对学生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疏远近就逐渐地显露出来,学生的差异也就显露出来。那么这里边是什么在变呢?我觉得:正是孩子们呈现出来他们的那一面,他们真实的那一面呈现出来了之后,我们不能够很正确地去悦纳,他不能够很正确的去理解他们,所以就不能够跟他们很融洽地相处。

    巩玉安老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恐惧应该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于松平老师:尤其教研员的身份本身就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它本身的权威性就会让老师产生恐惧。

    任孟丹老师:恐惧,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杜浩珍老师: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都是在向好的,都想让自己不断地展现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所以当他们自信的时候,当他们有能力来显露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自信的展示,而当他们做不到这些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刻意的,来遮掩自己,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其实他的内心是完全隔离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来捍卫自己的那一份尊严。

    李成义老师:个人认为恐惧产生的因素也是积极的一面,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吴国珍教授:正确悦纳孩子真实的一面。悦纳真实的一面是不是转化的前提?没悦纳学生就没自信,想让不理想的状态变好很难?突然想到。

    陈翠兰老师:恐惧可能是害怕陌生,害怕失控。

    丁柏恩老师:单从学术角度看,各门学科中的学术权威是客观存在。并不是所有的权威都导致恐惧。

    杜浩珍老师:其实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孩子他们本身,造成这样的结果,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我们可能平时较多的是关注了他展现出来的这个现象,而很少去探究他背后产生的那个原因和根源。所以对孩子的评判或者是认识,甚至对自我的这个认识上都可能不够全面。

    张洪波老师:恐惧有时候是因为自己不能达到一个自己心中想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恐惧是自己向好的推动力。

    杜浩珍老师:非常认同几位老师的留言,真的恐惧是推动自己前进,有的时候它是推动自己前进的一个动力!在我的教研工作里边,当我认识到老师们心存的这种恐惧,也充分地发掘出来,他们产生恐惧的原因之后,我们再在教研交流的时候,采取的方式就更多的是倾听,就是倾听老师,他在备课之前,他是怎么去解读这个文本的,他为什么去确定了这样的教学内容,他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达成什么样的。一个效果,或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我只是简单的提几个问题来推动它的思考,就觉得自己是不是课堂上。真的达成了自己的愿望,那么没有达成愿望的原因是什么呢。

    吴国珍老师:我想要达到一个目的,又先要自己不恐惧,你看这里面就一个循环了。如何让这样一种循环能够进入到推动前进的状态呢?

    任娇老师:如果恐惧克服不了,那它就可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杜浩珍老师:我们更多的是探究,课堂上出现某种现象背后,的一个深层的根源,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加深对课的认识,对教学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这种教研形式的认识。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慢慢地有了缓解,而且是大家真的是非常坦诚地进行交流。

    于松平老师:我觉得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他人,我们都要练就一种能力,那就是学会倾听他人尚未发出的内心的声音的能力。只有深情地走进他人的世界,我们才能与他者建立真实而亲密的链接。

    杜浩珍老师:那么我想这也可能就是。咱们书中所说的。我们教师当开始自我认同,追求,自我认同,有完整的时候,就能够一点点地去克服,自己面对着这种恐惧,能够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而且能够与别人的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敞开心扉,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赵晓赟老师:不要被孩子表现出来的表象所迷惑,要探究根源!

    任孟丹老师:表面越平静,可能内心越起波澜!

    巩玉安老师:从教22年来,一直没感觉到有多少恐惧。才开始走上讲台只是有些紧张;后来只是担心教不好孩子。不知道这是不是恐惧?

    对各级领导,包括教研人员,有些(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心存敬畏,而不是恐惧。

    张洪波老师:我觉得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他人,我们都要练就一种能力,那就是学会倾听他人尚未发出的内心的声音的能力。只有深情地走进他人的世界,我们才能与他者建立真实而亲密的链接。

    杜浩珍老师:如果想要真实的去倾听,那就要暂时地抛开自己的思想,专注地去捕捉对方的话语里边的意思,以及它背后的思想。因为人在表达的时候,特别是与人交流的时候,其实潜意识里边。还是以自己默认的那种思想作为主导,然后去倾听,去判断对方说话的意图,所以这里边很可能会出现偏差,我觉得如果想要去真正地倾听的话,就要先放空自己,去捕捉到对方思想里边的那些关键的词。然后,进一步的去思考,这些关键词背后其实表达的是他的某种,什么样的一种意图,或者是他的一个思想在里边,然后再进行更坦诚的一个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吴国珍老师:放空自己才能真正的聆听!

    张洪波老师:放空自己是让倾听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巩玉安老师:大多数老师在上课前,特别是有人听课时,或多或少都会心怀恐惧。用心备课,充分预设,努力把课上好。

    杜浩珍老师:对于自我认同与完整。我的认识是觉得,其实这个就是引领我们在思考那个哲学问题:我到底是谁?我要走向哪里?因为对自己的认识其实是一直贯穿我们一生的,对这个认识。从小到大也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就要有这样的心态,在不断的重新定义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分析,我在某一个场景里边,我在某一个场合里边。我和周围的那些人。五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怎样才能够和。充分的发挥我自己的那一面,好的那一面,然后让自己跟周围的这一切。

    于松平老师:有些恐惧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要克服的是那些病态的恐惧。

    杜浩珍老师:认识自我呢,其实就是分析出来,就是对自身成长的各种因素的一个评估,对自己所处的那个环境,和周围的因素跟自己的关系之间的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然后把这一切,达到一种协调,达到一种平衡,然后让自己的优点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调整。

    积极地与自己的内心去对话,仔细地去剖析自己,我对某件事情我喜欢还是不喜欢,理由是什么?我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那么我怎样才能够达到我所追求的哪一个?在不断地反省自省里,可能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明晰的认识,我们有的时候过多的把眼光放在外边,所以说对自己内心深层的那个拷问,我觉得还是不是太多。

    回想起我以前,我其实成长的历程,与我自己的有一段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非常有关,那么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教学反思,可以看作是自己对自己的那种自我认同和完整的一种追求,因为每一次上课完了之后,我都会对自己,这节课上的某一处,某一个环节的处理,进行一个推敲,进行一个质疑,然后发觉里边它真正的原因,然后找出是自身的哪一方面,没有处理好怎么去进一步完善。就是在这样不断不断地调整的过程中,我才能够成长起来,对于教学,对学生对对我自身的业务能力的提升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王艳桂老师:放空自己,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对方的声音才能进入自己的心,自己才能听到对方听到有声和无声的言语。

    丁柏恩老师:仅仅是想,容易流于表面,反思的也往往不够准确。最好是能坚持写下来。写的时候就是准确整理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

    张洪波老师:反思的过程就是与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我认同和完整的过程。

    杜浩珍老师:零零碎碎地跟大家分享的这些,只能说这都是我的点滴思考,真像丁老师说的,应该还是像以前一样长期的坚持,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可能会对自身对认识上会更加深刻,能够上升到更高的一个深度,更高的一个高度。

    王艳桂老师:恐惧是对自我没有明晰地认识,只是关照外在,求得外人的认同,而不是自我认同,自我反思。

    赵晓赟老师:群里所有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很开心,今天晚上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其实我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可以说非常的忐忑。

    因为我以前是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所以我的阅读就几乎是没有积淀。那么在读《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是很浅显的,那么今天晚上,我主要想说一点,这本书中的文字和我的工作和生活,有那么几个。就是能够对接的点,发生链接的那么一点点。

    我的分享肯定缺少干货,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包涵,非常感谢吴国珍老师给我们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也非常感谢于松平老师对我的引领和督促,我以前真的是有点儿自卑的一个老师,缺少自信,还缺少挑战自己的一种勇气,很多时候很多活动,我都不敢尝试,应该说是于松平老师改变了我,真的是这样,非常感谢。

    就说我在我们工作室里边,因为我自身就是以前不爱看书,所以,就写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常的困难的一件事,那么我们工作室就要求老师要写读书笔记呀,生活小随笔啦,等等。并且要求写好之后要发送到工作室,微信群里面,开始的时候我是不敢发的,我觉得自己这样语言笨拙的,一个人写的,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也没有章法,也缺少美感,那么这样的文章发进去会不会会被大家笑话呢,所以当时我内心就充满了恐惧,然后是松平老师私下鼓励我,她说,没关系的,只要写就行,只要能写出来就行,慢慢来。于是,我就给了自己一个原则,我觉得只要白纸能够写出黑字就行,就这样,我走出了恐惧。

    杜浩珍老师:可能我表述不清,我的意思是消除恐惧可以通过追求自我认同与完整来达成,当一个人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就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吴国珍老师:我想听到放空自己才会有真正的聆听这里面的故事,如果一个老师讲自己这方面的故事就好了,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怎么才叫真正放空了,空了是什么含义空的时候自己是一个什么状态,那你听到的东西是不是有改变了,比你在刻意地捕捉什么分析什么思考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的聆听是不是不一样了,那种内在空间是怎么打开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老师们分享体验能深入到这个层面的话就更好了

    于松平老师:有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营造一种信任和安全感的交流氛围对群里的伙伴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说什么很重要,但是让他们放下内心的恐惧去敞开自己的世界比他们说什么更重要。

    巩玉安老师:简单的说,克服恐惧就是进步,这应该是心理的范畴。

    有些教师参加工作3年5年,就能成为一定范围的名师;而有些教师教书几十年,还上不好一节课。这应该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如果老师们都边教学,边读书,能有更多地机会参加像今天这样的交流。自然而然地就会克服恐惧,而具备教学的勇气!

    任孟丹老师:不做,有无限恐惧。尝试去做,会发现自己也可以。

    赵晓赟老师:其实今晚的分享我心中也是很忐忑的,因为我觉得我们群里边这么多的大咖,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我应该会就是,会不会有那种小丑的感觉呢,但是我记得就是应该也是松平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参与活动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成长。那么,所以当松平说让。就是今晚在这个大咖云集的群里边做一次读书分享的时候,尽管我很恐惧,但是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觉得可能内心有一种信念,我想要成长。

    说起成长,其实我真的很惭愧,我觉得我自己成长了这么多年。我曾经自以为我是一位很努力的老师,但是近几年我才知道我的努力不过是瞎忙。也也可以说在别人眼中我就是在复制,是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复制,就这样了,复制生活还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我缺少教育的智慧,缺少那种书籍的滋润。

    张洪波老师:有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营造一种信任和安全感的交流氛围对群里的伙伴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说什么很重要,但是让他们放下内心的恐惧去敞开自己的世界比他们说什么更重要。

    赵晓赟老师:然后我猜想,每一个像我这样起步成长比较晚的老师,可能成长经历应该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许我们都经历了在工作中有很多的抱怨,痛苦,还有不满等等,然后是由内而外的那种自我突破,只有突破了自我之后,就是走出那种抱怨或者是恐惧,因恐惧而产生的这些抱怨之后,最后才能收获成长的喜悦。

    丁柏恩老师:关于那种一天天单调重复的生活,可以看一部电影《土拨鼠之日》,会有一定启发。

    赵晓赟老师:我曾经也是一个很爱抱怨的老师,经常和同事在一起,抱怨自己所处的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不好,教育氛围不好,甚至抱怨体制的不公,还有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抱怨家长不重视教育,农村的家长觉得就说文化素质比较低,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和老师的这种沟通应该是不够好,就整个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怨妇。然后有时候和同事也会在一起聊,说教室里那些问题学生,就是我们所谓的那些问题学生。和同事在一起说:这些孩子,专家来了也教不会他们。

    于松平老师:晓赟很谦虚,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果可以产生什么影响的话,那一定是这个被影响的人自身就具备某种内在的东西,只是它一直沉睡着,突然被一个人唤醒了。

    吴国珍老师:放空了才会有真正的聆听已经是我们交流当中出现了一个特别棒的命题,我希望老师能够停在这个上面敞开讲有细节的故事,大家就更加有启发,不是说今天晚上要讲,只希望我们以后的交流要往深微层面扎

    任娇老师:只有突破自我,走出有恐惧产生的抱怨,才能收获成长的喜悦。

    王艳桂老师:我用自己与学生交流的做法,谈一下自己对放空的理解。比如,我与学生谈话,当交流遇到困难,无法将对话进行下去时,我会停止说话,放下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述说,跟着他的言语和思想往前走,及时抓住他的关键言语和有转机的言语,这样的交流更能走学生的心,让学生自己像是在自我对话与反思中有了对自己新的认识,达到谈话的最终目的。

    赵晓赟老师:那么,在看到《教学勇气》这本书中的一段话之后,我才知道我自己的抱怨是有多么的荒唐,记得书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他们的话听上去像医院的医生在说,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们这儿送,我们不知道哪是拿他们怎么办,给我们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们看上去像好医生。于是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其实,学生不知道学习,虽然有很多环境了,家庭教育的因素。但是我觉得最应该叫就是老师对他的引导,这个引领和激发应该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自身是缺少教育智慧的美,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我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可以感受到,我虽然上班19年了,但是我觉得。前15年的时间,可能我的目标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铁饭碗,每天也是努力地备课,但是我们这里的备课实际上就是看教参。然后改作业,我觉得更大的精力花费在和学生较真儿上,因为所有一切一切的努力,可能都是为了学生的分数,但是现在。我觉得通过就是。读书,通过就是在网上的学习,包括松平一些名师的引领,我知道了学校的教育本质并不是分数。

    分数应该只是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的一种,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很多专家都在呼吁,我们应该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现在首先要让学生做一个好人,然后呢,要培养他们的生活的能力,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要上985和211院校。所以当我的教育意识改变以后呢,我就收获了一些那种愉悦的精神生活,那么感觉自己职业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最关键的是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最直接最简洁的途径应该是读书啊,松明平老师就是带领我们读书。然后在她的引导下,我自己也有了这种认识和意识,然后自己也在自觉的读书,虽然现在读的书不多,但是我我能感觉到我自己的就这种改变。那么我的改变呢,我自己的思想意识的改变,也带来了工作中有很多的变化阿,尤其刚才我说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我现在走在校园里,我们班的学生离我很远,都会跑过来,特意说声:老师好。然后班里那些像是来自地狱的学生,他们也会和我坦诚的交流,我们之间是一种非常安全,非常轻松,非常开放的,可能是一种交流氛围,学生可以说和我是无话不谈,班上,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就是非常调皮的捣蛋鬼,几个男生,他们呢,还会邀请我去打乒乓球,在体育课的时候。然后最后我们就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他们还主动和我一起拍照啊,我现在觉得真的是好开心,体会到了做老师的那种幸福。

    任娇老师:读书真的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

    赵晓赟老师:这种变化我觉得也可以用书中的一些。就是知识来解释,就说是我们有了那种完整的自身认同的时候,那么我们向学生展示的。就是。肯定不全是良好的,还有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呢,我觉得只要我们面对学生是真诚的,坦诚的。学生是不会在意和嫌弃我们的不完美呢,即使我们就是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小偏差,我们学生也会对我们进行包容的,更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非常善意的接纳我们,我觉得这和学生之间这种形成的,这次就是算不算是,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吧,这个很重要的。

    丁柏恩老师:看待学生的眼光变了,改善了跟学生的关系,跟学生们都产生了连接。

    赵晓赟老师:这就是我今天晚上跟小伙伴们一起,就是一点简单的分享。我知道我的自身是很欠缺的。但是呢,我想:既然就是有了成长的意识,既然想成长,不管自己就是走过去的脚印是什么样的。我都要坚持走下去,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会多努力学习的。

    张洪波老师:师生之间彼此有了真正的信任之后,任何不完美都不会再那么刺眼。

    杜浩珍老师:以诚相待,心灵召唤的力量。

    丁柏恩老师: 坦诚了自己的转变,讲述了自己幸福的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接纳恐惧与脆弱,拥抱真实的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ey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