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终于要离婚了。
阿豆一边躲在被窝里流眼泪,狠狠难过的后面竟有种解脱的感觉。
劝父母离婚,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四,从七岁到二十岁,没想到,这么多年,父母双方都终于提到了离婚二字,以后他们,也该会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吧。
其实大概七岁以前,阿豆是有过快乐的温馨家庭的。
那时的母亲还很美丽,即使生了五个孩子,也照样是村里最美的人。操持家务,处理外务关系也是数一数二地被大家称赞贤惠。
那时父亲是村里数一数二算得上有文化的年轻人,初中文凭的他比其他人都聪明,虽然个子比较矮,可是他勤快灵活,在外做活工资也不错。
所以这样一对夫妻,一起努力努力,即使家里有五个孩子,日子也是过得不错的:能每年每季给孩子们买新衣服,能在过年时带全家人出门,到附近的景点游玩儿,还是村里先一批买上大哥大、小灵通、孩子玩具的人家户。
那时阿豆最爱的是每晚等饭熟时老妈一边给他们唱他们读书时唱的歌;在每次过节时在核桃树下望着路口,等着爸爸带着好看的小裙子回家来。
阿豆到现在依旧记得特别清楚的是那首“纤夫的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还有爸爸每次带的裙子,二姐都会吵着要先选最好看的那件。
那时,阿豆真的以为,爸爸和妈妈之间真的有爱情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阿豆的老妈爱上打麻将,不可救药地迷恋上赌博。其实打麻将没什么,阿豆老爸也打,可是他只是把他当做偶尔放松的方式。
阿豆至今不喜欢外婆家那个地方,她曾经痛恨那里的人。阿豆以为如果不是那些年老妈在外婆家种庄稼,被那里的人们教会了麻将,那她的家就还是好好的。
阿豆不喜欢回外婆家,不是因为不想念外公外婆,只是因为痛恨那里的落后,只是因为这么多年过去,父母的争吵越发激烈,而外婆家那里的很多人也依旧思想陈腐。阿豆总是忘不了曾经在那里的某些人家户里,为了等老妈的一句“走,不打了,回家”,而一个个通宵地熬着,看她们一副副让人厌恶的嘴脸。
这一切怎么就那么深刻呢?
现在他们终于说到“离婚”二字了。
这意味着这么多年来害怕过年、害怕争吵、害怕在一个又一个别人家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去一次次拉开父母打得你死我活的场景,都不会再面对。
这也说明阿豆姊妹几个再也不用深夜里满山地寻找可能会去自杀的父亲或者可能会被父亲打残的母亲;不用再每次回家都抱怨“怎么过年饭也吃不和气”;更不用在过年过节时蹭到同学朋友家里,一边羡慕,一边麻木。
这更代表着更加自由了,因为再没有谁管阿豆他们了,如果被讲了一两句开心不开心的,可能赌气式地来一句“你凭什么管我?”,就会“胜利”式地击退干扰那些犯错的谁和谁,毕竟阿豆父母们争吵时最爱说的一句就是“要不是为了这些孩子门……”。
阿豆最不喜欢这句话,那听起来就像是大人们婚姻中用来争吵取得胜利的砝码。
但是如果真的是因为孩子,阿豆真的想告诉老爸老妈:
你们都不必这样说,只要你们高兴,你们离婚就好,不用考虑我们,因为每个人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只要你们真的能幸福,我们都支持。
只是,不要再把孩子作为婚姻失败的理由好吗,不要因为争吵就拿孩子发泄说“长大了翅膀硬了,不会关心不会孝敬,总是偏心谁”这种话好吗,这样真的很伤人。有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爸妈呢,为什么非要逼得孩子也学会恨、学会逃避?为什么非要在最亲爱的人中吵得个你死我活、一较高下呢?
阿豆想:
真的,看来他们离婚,也许他们以后不会再想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吧,他们应该会各自幸福的吧,正如他们争吵时说的那样。
所以,以后提到过年,就再也不会害怕有吵架、有暴力、有血腥、有冷酷、有伤心、有逃避了,对吗?
真好,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地操心那么多了。
终于,我的父母要离婚了。
而我,过年再也不会想着回那个吵闹的家了。
以后,我应该也不想恋爱,或者想到结婚,而是就这样一个人走一辈子了吧!
因为,我的父母终于要离婚了。
图/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