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颜真卿之三:终成陌路
上两节我们着重讨论房琯杜甫与颜真卿矛盾冲突中的他人因素。那么,房杜与颜真卿双方又没有直接冲突呢?
反复翻阅新旧唐书中有关房琯和颜真卿的传记,我们会发现:由于家世背景和成长过程大相径庭,导致两个人做人做事和为官的风格天壤之别,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房琯出身名门,父亲做过宰相,也可以说,生下来就有辉煌的光环。成年之后,受到赏识,直接委派官职,这不能不说有父亲当年的同事朋友格外提携的因素。
颜真卿虽然也是名门之后,自西晋至唐,以儒雅传家,可祖、父两代基本上都是中下级官僚,他要跻身仕途,只能靠自己个人奋斗。
房琯年轻时有十年时间隐居在山林,隐居起来,要么是自视清高,遁世自洁;要么博取声名,走终南捷径。房琯避世的几年,正是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政治相对清明,没有必要避世以“独善其身”,结合传记中“好谈老子、浮屠法”(新唐书)的记载,可以看出他不像是正统的儒生,似乎对道家、佛门更是情有独钟。
而颜真卿自幼濡染儒家典籍,博通五经,走的是科举入仕的路子,其思想作风打上了“正儒”的烙印。
再从二人登上权力顶峰的过程来看,房琯在玄宗出逃时紧跟玄宗的脚步,以追随皇帝展示自己的忠诚,因而受到玄宗信任;后来作为玄宗使者,向肃宗传国宝玉册,再受肃宗倚重,被授予宰相之职,那对肃宗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但这不是房琯的功劳,他起到的只是“跑腿”之劳。但是,你不能不佩服,他老人家眼光太准,他老人家机遇太好。
而颜真卿呢?起初被杨国忠排斥到山东平原郡,直接放到安禄山的魔爪之下。安禄山造反,他挺身而出,以颜氏一门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堂兄颜杲卿被安禄山凌迟,侄子颜季明同时遇害,见《祭侄季明文》。另一个侄子颜泉明落入叛军手中,几经磨难,捡回一条小命,侄孙女泉明之女流落番邦音讯皆无。自己当时唯一的儿子颜颇去做人质,下落不明),以小小的平原郡为据点,竟然拖着安禄山的后腿,让他放慢了进攻长安的步伐。最后,在李光弼、郭子仪纷纷撤军的情况下,以乌合之众与叛军几经血战,最后势孤援绝,放弃平原投奔肃宗。
也可以说,大唐王朝欠了颜氏一门一笔血情。颜真卿以一介书生,置个人与家族安危于不顾,横起于大唐海川崩溃之际,虽不能力挽狂澜,但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奋不顾身的血战勇气,不能不令人敬仰感叹。
也可以说,房琯的宰相是“跑腿”跑出来的,颜真卿的刑部尚书是流血流泪拼出来的。
国势倾危,你房琯怎么做宰相?天天带一帮子门客,喝酒听曲赏琴。不能为国分忧,不能为君分忧,不能为民分忧。作为大唐主官司法的最高长官,颜真卿能咽下这口气?
颜真卿挥起了法律的大刀:
先是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带酒容入朝,被真卿弹劾,贬漪为右庶子。
接着,谏议大夫李何忌在班不肃。李何忌是房琯门客,房琯入朝为他辩护,说他小酒喝高了,皇帝不理睬,贬何忌西平郡司马
紧接着,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琯入朝自诉,上叱出之。
颜真卿这疾风暴雨般的组合拳,把房琯彻底打趴了。
杜甫跳出来了,要骂娘。唐代诗人好骂娘,善骂娘。但只在自己的诗歌里悄悄地骂。像杜甫这样对着皇帝骂,对着权臣骂,显而易见,找扁!
关于杜甫“疏救房琯”事件的是是非非,骂杜甫的有,赞杜甫的有。
旁人的理由暂且搁置,此处,本人只想说几点:
第一,为朋友两肋插刀——不管房琯把不把他当朋友,他自己早已视房琯为朋友,有血性,够哥们!杜甫这样的朋友值得交。
第二,定位不准。满朝文武,级别高的到处是,级别不高的但比杜甫高的到处也是。你一个左拾遗,八品,副县级,咋会显着你瞎嚷嚷。不看你为啥事,就看你咋呼的样子,估计七品以上的就心烦:我们的面子往哪搁。你只知道“左拾遗”是给皇帝查漏补缺的,你难道就不明白,皇帝需要幌子装点门面?你难道就不明白,皇帝从没有觉得自己会犯错误?官场上的“厚黑学”,老杜啊,参加补习班吧!
皇帝把杜甫下到“三司会审”。杜甫是被告,颜真卿是审判官。但怎么个“审”法,颜真卿问了什么,杜甫回答了什么,史料不见片言只语。
个人推断:颜真卿威严地坐在公堂上,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下跪者何人?”
杜甫嘟囔道:“昨日我俩还同朝为官,难道你老颜翻脸不认人吗?”
颜真卿又一拍惊堂木:“昨日你是官,今日阶下囚!所犯何罪,还不速速招来!”
杜甫大哭:“我老杜身犯何法?你难道还敢砍我不成?”
颜真卿:“你身为朝官,食国俸禄,心怀私情,侮骂圣上,身犯死罪,还敢狡辩!你以为老颜的法刀是吃素的吗?”
杜甫再也无语……
后来,在继任宰相张镐的援救之下,杜甫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失掉了朝廷。
但无论如何,颜真卿成了他的梦魇。两个人在大唐的江山里,再也没有过相逢,更重要的,两人实实在在成了彼此想要竭力忘掉的人。他们形同陌路,心同陌路,甚至不如陌路……
这正是:
三尺如铁怎枉用?义气冲天岂私情?
金墀晨谒忘尔汝,法寺捶楚无弟兄。
长安一别成陌路,青史重逢耀双星。
世事茫茫谁计料,不薄颜老爱杜生。
��պ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