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就爱看连载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7)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7)

作者: 独行的老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09:35 被阅读55次

7.颜真卿之二:皇帝的刀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二个人:李光弼。

李光弼跟颜真卿可谓生死之交。

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在颜真卿兄弟的推动下,起兵抵抗叛军。朝廷下诏,命李光弼率军支援。当时正值六月盛暑,李光弼的士兵都从北方过来,还身着厚厚的棉装。李光弼号令严明,严禁士卒抢劫百姓。

《旧唐书李光弼传》载:唐军攻克赵郡,兵将多掳掠,李光弼坐在谯门,收缴掳获的东西,全还给了居民,城中居民大喜。

可是军需供给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坚守平原郡的颜真卿见状,急忙筹集五万匹布帛,赶制三万套军衣,准备送给李光弼。此事虽然因为李光弼撤军未能最终实现,但二人在艰难困苦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情友谊。

后来,颜真卿投奔肃宗担任朝廷刑部尚书。当年在河北跟他一同起事的老部属,大多家破人亡,活着的人也流落各地。颜真卿为了寻找安葬逝者的尸骨,并安顿生者的生活,花光了几乎所有的俸禄,以至于弄得堂堂的尚书大人自己揭不开锅。于是,他找李光弼接粮食。

颜真卿流传很广的书法名帖《乞米帖》,说的就是这回事。

据说,李光弼接到《乞米帖》,爱惜颜真卿的书法,令人精心装裱,悬挂在客厅的正墙上。颜真卿知道了,派人去问:“相公是爱我呢还是损我呢?”

李光弼大笑:“俺是在表彰你。大唐的尚书揭不开锅,不是朝廷的耻辱,是朝廷的荣耀,是百姓的福祉!”

不知道李光弼会不会说出这番话,但事实却正如此。

但颜真卿跟李光弼的伟大友谊,跟房琯杜甫有什么关系?有关系,而且不同一般。

这还要从房琯说起。《新唐书·房琯传》这样评房琯:

房琯有远大报负,喜欢谈论老子、佛教教义,喜欢宾客,善于空谈,但不能解决问题。当时国家多难,急着计划进攻,皇帝用对官吏的要求约束臣子,但房琯任宰相时,很想从容镇定地辅佐治理,加上对部下了解不够,招致失败,所以功业名声受损。

房琯喜欢空谈,好养宾客,还喜欢文艺。他门下有个琴师,叫董庭兰。

董庭兰的名字跟房琯连在一起的时候,是个丑陋无比,龌龊不堪的家伙,但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他很了不起。

他是个大音乐家。高适《别董大》中的董大,便是斯人。“天下谁人不识君”,看出董庭兰的名头有多大了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寄居在房琯门下。于是,正史有记载:

《旧唐书·房琯传》: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琯,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

《新唐书·房琯传》:琴工董廷兰出入琯所,琯昵之。廷兰藉琯势,数招赇谢,为有司劾治,琯诉于帝,帝因震怒,

杜甫《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也有类似的说法:“琯性失于简,酷嗜鼓琴,董庭兰今之琴工,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琯之爱惜人情,一至于玷污。”

有人(肯定是搞音乐的人)为董庭兰辩解:《新唐书•房琯传》中甚至说董庭兰仗势“数招赂谢”,房琯为替他申辩,因而被“罢为太子少师”。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敌的恶意诽谤。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的。

关于董庭兰是否凭借房琯的权力招纳货贿,甚至嚣张到朝官面见房琯,需要通过他引荐,我个人宁可相信这是真的。在当今的社会中,这是多么屡见不鲜啊,这是多么令人似曾相识啊!

辩解者的理由“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这句话颠倒次序来说,更充分有力:因为贫困,所以纳赂。

因为贫困,是人类不懈努力的原动力。知识改变命运,贫困改变手段。

董庭兰招纳货贿,触犯了颜真卿的底线,因为他是刑部尚书,主管大唐的法度。更令颜真卿不能容忍的是,有些野闻稗史说,董庭兰做生意,在长安购买质次价廉的物资,倒卖给正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而且这帮将士的主将是一个叫李光弼的人!

热闹了吧?

李光弼除了是大唐平叛的支柱之一,中兴名将,更关键的是,他跟颜真卿是铁哥们。老颜若是得知此事,岂不血脉喷张?但事实就是,老颜知道了此事,而且是李光弼传来的消息。

肃宗听信贺兰进明的谗言,要搞房琯,颜真卿要搞董庭兰,但董庭兰被房琯罩住,颜真卿必须撕破房琯这个罩子!

于是,皇帝成了颜真卿手中的长枪,颜真卿成了皇帝杀人的刀!

ar�0Ր���

相关文章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7)

    7.颜真卿之二:皇帝的刀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二个人:李光弼。 李光弼跟颜真卿可谓生死之交。 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在...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4)

    44.戏说贾昌:斗鸡小儿的光辉岁月 画外音:746年,杜甫开始困居长安。 1.长安街头。杜甫正独自漫步,在一条小巷...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3)

    43.夫人杨氏:相濡以沫 杜甫的夫人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她比杜甫小十几岁,结婚那年,杜甫三十岁,杨氏应该不...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2)

    12.张镐:暖心的宰相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7)

    17.高、李、杜之四:从梁宋到淮南 此时,高适出现在最需要他的时机,最需要他的地方。经过多年沦落,他破茧成蝶,破空...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6)

    16.高、李、杜之三:从长安到庐山 同登慈恩寺塔的好友们云散了,杜甫依然孤身守在长安。 又一年秋天,秋雨象一把生硬...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8)

    18.高、李、杜之五:殊途同归(1) 李白高适淮南对峙,他们当时各自的精神世界都有过什么样的愤懑、痛苦、纠结和挣扎...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3)

    13.高、李、杜之一:醉眠秋共被 高适、杜甫和李白,他们的名字,在唐代历史的很多关键时刻,关键的地方,总是如影随形...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4)

    14.高、李、杜之二:从此一别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李杜“游梁宋”,据很多学者考证,此处的“梁”,并非大梁(唐汴...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2)

    42.杨氏三夫人:丽人行 三月三日这一天,天气晴新;在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丽人聚集如云。丽人们姿态浓艳,神情高远,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sl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