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人物就爱看连载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4)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4)

作者: 独行的老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15:32 被阅读28次

    14.高、李、杜之二:从此一别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李杜“游梁宋”,据很多学者考证,此处的“梁”,并非大梁(唐汴州,今开封),而是专指宋州(今商丘)。

    上个章节我们之所以罗列那么多的诗文,是想告诉大家几点:

    第一,“漫游”,是唐代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漫游不是漂泊,漂泊,那是一种滴血式的跋涉。没有希望,没有寄托,在茫茫的天地间,随风飘零。脆弱而短促的生命历程,浓缩成一叶扁舟,一只孤鸿,一片落叶,一瓣花片,在浩渺的江面上,在偏远的天空中,在荒僻的驿亭里,在寂寞的黄昏后,飘呀飘,飘离了故土故园,飘离了亲人故交,也飘离了生命的航道。飘出了两鬓的霜花,飘出了老迈多病,飘出了一行行浑浊的老泪。

    漫游是一种体面优雅的游赏。它要有相当档次的居住场所,它要有来往不断地宴请酒席,它需要有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游玩,不收门票没有欺诈的风光景点(就这一条来衡量,高李杜生活在今天,个个都得成白丁),它还要有风雅高致的创作。而且,还要有热烈欢迎使人们题诗的石碑墙壁(今天“到此一游”之类的恶行那时候竟然是佳话),更何况,很多时候,还会有“美人”相陪伴(这一点,今天倒很常见)。它既可以开阔世人的视野,磨练日后做官的才具,还可以通过诗人的创作,把文名流播天下,为科举获得资本。

    如果不是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发达,如果不是唐代崇尚文化,崇敬诗人,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天下谁人不识君”,就可以毫不保留地给你奉献一桌酒宴?如果不是唐代道教佛教发达,许多园林山林都建有道观寺院,道观寺院又建有大量免费客房,这些漫游的文人们包括哪些穷困潦倒寄居寺观的书生又何处安身?

    盛唐的繁荣,不是抽象的概念,那是实实在在的财富,那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底蕴,那是实实在在的精神高亢。

    第二,宋州,是什么原因能让唐代作家魂牵梦绕?

    宋州,是通过高、李、杜的诗作和行迹,让我们重新发现的一颗大唐王冠上的明珠。

    宋州(今商丘)繁华的程度令人咋舌!

    当时,梁宋正好处在东西陆路交通和南北水运的交会处,非常繁华。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睢阳在西汉鼎盛时期,已经名列全国十大都会之一。唐代朝廷在此又建了皇帝行宫。开元、天宝年间宋州的繁华,唐人多有记述。前引杜甫《遣怀》描述了宋州城的情景是“邑中九万家”、“舟车半天下”。

    宋州的民风竟然如此纯朴而剽悍!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杜甫《遣怀》)

    雄姿侠气,足以助发豪情。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张巡守睢阳(宋州治所在睢阳,今商丘),与叛军打了一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睢阳保卫战,开创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不能不说,决定因素是宋州百姓。

    宋州的文化底蕴竟会令唐代的文人如此神往!

    宋州,在西汉曾是梁孝王都城。梁孝王以延揽著名文学家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人而闻名,在睢阳周围留下很多遗迹,如梁园(又称梁苑、兔园、兔苑、睢苑、修竹园等)、平台、文雅台、雁池、清泠池及清泠台等。在唐代作家心中,梁园是最著名的古迹。梁孝王并没有显赫功绩,但因梁孝王重视文学,还是成为后世文人心中推崇的人物。因为梁孝王的缘故,人们甚至认为此地对文人特别爱戴和重视。追寻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人的遗迹,是希望能像他们那样获得君臣相知的际遇。

    唐代尤其是盛唐作家的“梁宋情结”,最关键的恐怕是因为情牵梁园。从某种程度上说,文人们流连忘返于梁园,是为了凭吊梁孝王,抒写怀才不遇而带来的郁闷。

    这三人中,杜甫几年前经历了科场的失利,李白刚刚被逐出长安。那么高适呢?

    在上面严武章节中,我们提到高适是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但此时的高适,我们不能不用一串极其浪漫雅致的称呼来称呼他:乞丐、流浪汉、行吟诗人兼游侠。

    他的出生年份到现在还争论不休,他生于河北,少孤贫,潦倒失意,年轻时漂过长安,长期客居梁宋,砍樵打猎,躬耕取给。《旧唐书·高适传》竟然说他“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是个要饭的!另有一些资料还说他“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

    他真有个性。

    三人梁宋分别之后,又过几年,在四十七岁时,中进士第,授封丘尉赴任。但是,“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感怀》)

    老子不想“拜迎长官”,更不想痛扁小民百姓。老子不干了!老子撂挑子了!

    看看人家的气派,再看看自己,羞煞人啊!

    公元749年,高适弃官,赴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左骁卫兵曹参军,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面对着群峰连绵,幽壑起伏的高原,眺望着长河余晖,皑皑雪山,聆听着商队驼铃声声,边关守军刁斗击寒,他顿时心情飘摇,心潮澎湃。帝国的边塞雄奇壮阔,像一幅巨画,每一根线条都如此磅礴,每一种色彩都如此妩媚。像一首舞曲,每一个音节都如此铿锵,每一个旋律都如此亢奋。

    于是,他摇身一变,有了另一个响亮的名头:边塞诗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

    不久,这三个朋友都先后离开了这里,高适南游楚地,杜甫和李白到了山东齐州(济南)。再后来,李白跟杜甫分手。

    但此后一别,李白和杜甫终生再未相见,李白成了杜甫魂牵梦绕的名字。杜甫前前后后写过十四首念叨李白的诗,想李白,梦李白,哭李白,悼李白,成了杜甫下半生始终没有间断的旋律。但令人心碎的是,杜甫没得到李白的回应,除了他们在一起时李白写过两首给杜甫的诗(《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还有一首据专家考证是后人伪托的《戏赠杜甫》,我们再不能从李白的诗歌中找到过杜甫的名字。

    杜甫跟高适还会相见,但每次相逢都多了更多的苦情。

    李白跟高适也还会相逢,但不是在山林间,也不是在酒宴上,没有美酒,没有美人,也无心歌吹。

    因为那是战场,刀光剑影,生死对峙。

    从此一别,天涯路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vm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