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了《改变历史进程中的50种植物》的共读稿。不过,发现自己不是很适合写共读稿或者是写讲书稿这一类的东西。所以写得很生硬,读起来枯燥无味。
我一直认为很多共读稿和讲书稿,都是把自己过滤了的观点,然后再强塞给读者。读者如果只阅读共读稿或者光听讲书稿的话,其实是没有办法全面了解一本书,更别说深入了解一本书了。又或者就会对这一本书带有偏见,最起码是带有作者的偏见,然后就妨碍了自己去了解整本书了。
所以,如果自己喜欢一本书的话或者是看书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自己去看。这种共读稿或者讲书稿,就只能做一个参考的作用,如果有时间的话,能不看还是先不要看,先看原书有个印象后再听,我觉得会对书的了解会更好一点。
这几个月来,2021年过了125天后,不知不觉,我也在无戒365日更营里坚持更文107篇了。
其实在这125天里面,我不止一次有“今天休息一天吧,明天再写”的念头出现,可是,有时候拖到了晚上10:00多,我还是忍不住,又敲下了一篇千字文。虽然,我知道这里面会有一点水分,还有一点凑字数的问题,但是我终究还是养成了一个写作的习惯。
在这125天里,我多开了网易号和百家号。其实,我知道个人多个平台运营的话会很辛苦。一两平台其实就足够了,超过两个以上就会让自己有一些很疲惫的感觉,就算是同一篇文章多发,你也要耗上一个小时左右,总感觉有点得不偿失。
可是不开这两个号的话,我自己又觉得很不服气,因为之前发布的很多文章都被网易和百家抄袭,就算申诉的话,最后也是大多不了了之。虽然我可以完全不理会,就当作看不见,可是终究是放不开。
在这几个月里,有朋友给我提意见,说我写的内容比较单一,说我基本上写的都是关于食物的文章,然后她觉得我写的文章的题材过于集中,就是有点单调的意思。
对于单调这个问题,其实,我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因为首先这个题材是我喜欢的,然后,就算我已经写上一年两年后,我还是喜欢。而且在这个领域里,其实有很多东西我还是不了解的,我希望我自己,不但能写出自己和这个食物的故事,还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要总是被几个文友夸奖几句“美食家”,就自以为是了。
这个月里看了一本叫《岭南笔记》的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本书我原来以为他只是讲述岭南的植物,结果看了才发现,这是一本是专门描述中山的植物的植物笔记。
这我很感慨:为什么中山人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植物笔记,而我自己的城市,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城市的植物笔记?所以我决定在这一年,我要写一本属于我们江门的风物。不管有没有观众,就当是我给我自己做的记录。
我希望我自己以后的文章都能像汪曾祺先生的《蒲桥集》封面语:“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记下,勉之。
无戒学堂日更第10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