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最好的“管”。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读这篇文章中,尹建莉老师讲述了与她朋友聊天过程中的教育孩子问题。
那个孩子从小被自己的母亲管制太严,由一个自小被诊断为高智商的人,在初中阶段变得各方面毫无起色,没有一点高智商的痕迹。
于是尹建莉老师给出的建议就是“不管”。
刚看到这里,我也觉得这个主意让人无法琢磨,由“管制太多”到“不管”,真的可以让孩子改变吗?这里是否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管的多”?
陪伴一、不管
在我的乡村学校里,面对的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是一群没有人管的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缺乏了父母的管教,只有老人们或亲戚帮忙看着。
这就是现在农村教育的现状:“生而不养,养而不教。”
父母生了孩子却不能在身边养育,老人们养育了孩子却管教不了!
到了学校,家长们指望老师能管教一下,可是现在的教育环境如此紧张,老师们也不太敢真管,而且学生又多,只是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真的压力山大。
这就真正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们没有人管的地步,他们的有些行为无法被人理解,他们的内心苦恼无人可以诉说,他们变得偏执、孤独、内向,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不仅仅是学习,连着生活都厌倦了,最后轻视生命,走上歧路。
这就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们的现状,而那些能被父母管教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
留守儿童的孤独二、“不管”
农夫与玉石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石,想把它雕刻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当我们面对那块玉石时,我们是像农夫一样手里拿着的是一把锄头,还是像雕刻师一样手里拿着的是雕刻刀?
其实,我们每个父母都像一个雕刻师,只是当我们面对孩子这块天然的璞玉时,有的人用的是粗暴蛮横的方法——锄头,而有的人则用心的精雕细刻——雕刻刀。
可是,有的时候父母将这把雕刻刀用的太过了,在雕刻的时候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只想着用父母自己的方式将他雕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而不是孩子期望的样子。
尹建莉老师所说的“不管”,不是削弱家长的责任,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需要家长内心树立起的一种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
所以,当我们家长手中握着雕刻刀时,在用心雕刻的同时,要与孩子形成互动,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适度的管教以及有时的“不管”,是让孩子能自我塑造、自由成长。
自由飞翔三、写在最后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花费一生的心血,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没有自己教育孩子,于家于国都是犯了“渎职罪”。
同时,在管教的时候,请把握好度,适当的“不管”,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
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