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作者: 银之魂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15:36 被阅读87次

      前段时间在军武公众号看见一篇关于《喋血长平》纪录片的文章,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表示十分认同。原来我们小时候所读到的“纸上谈兵”的赵括,并不是夸夸其谈之辈。

      事件:长平之战

      起因:秦赵争夺韩国上党郡

      参战主帅:赵国赵括 秦国白起

      战况及结果:白起采用歼灭战,围困主动出击的赵国军队,赵括率军多次反击阵亡,所剩军队降秦后被坑杀。

     

      这样的简述,似乎也没什么违和感。也许历史是成王败寇,两军拼杀就成了理所应当的博弈。最终赢了的人,赢了对方的全部。

      白起赵括,皆为棋子

      小时候课本里描述,纸上谈兵的赵括,目中无人,夸夸其谈,是个山间竹笋,对待士兵更是张扬跋扈,完全没有他爹赵奢的风范。

      现在《喋血长平》一看,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一个饱读兵书的战争理论家,天天和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谈论兵法,怎么会不懂“骄兵必败”这样简单的道理?只是赵括确实没有实战经验,他的第一场战役也是最后一场战役,完结了自己,成就了白起,也加速了六国的统一。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史记》

      短短的一生浓缩成了十四个字,世间从此便少了一个有梦想的少年。

      军武君在文章中的观点很清晰,谁年纪轻轻没有梦想?赵括生在将门世家,从小就和父亲读兵书论兵法,他的杰出一定让父亲感到自豪却也免不了被说成夸夸其谈。赵王点将让他取代廉颇,无非就是让他主动出击,赵王虽然中了反间计,但至少对赵括是信任的,想必年纪轻轻的赵括,也有一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觉悟吧。

    赵括 战前受命

      但大战当前,赵母却跑到赵王面前请求不要让赵括出战,还说,“如果他输了,不要连累我”。其实,她应该知道自己未曾刀口舔血的儿子此次出征,必然是凶多吉少,她是在害怕失去这个儿子啊。

      如果仔细比较一下局势,还是能看到赵括的未来。

      赵孝成王年轻气盛,论谋略怎么会比得过年过六旬的秦昭襄王这个老油条。

    秦赵君王对比

      赵国内政几经动乱,而秦国则是稳稳当当的经过了几代君王的经营,论国力,想必就算一直让廉颇打拉锯战也依然逃脱不了败局。

      赵括初出茅庐,而白起则是久经沙场杀人无数且一生从未败过。正如军武君和一些网友所说的,“刚出新手村就遇到了全服第一。”加上秦军经过商鞅变法,战斗力空前强大。

    人屠白起 秦军

      赵括求胜心切,被白起诱入包围圈,赵军在兵粮寸断的情况下不断反扑,而没有出现军心涣散,说明赵括还是具备很强的领导力。而自古燕赵之地多悲歌之士,最后秦军也是损失过半。

    器宇轩昂的赵括 赵胡服骑射

      赵括成了千古笑柄,但事实上,换做是谁都很难取胜。错误的人放在了错误的位置,当然就是失败。

    “男儿至死仍少年。其实赵括和我们年轻人有很多共同点,长辈瞧不起我们,自己引以为豪的挚爱被父母嗤之以鼻,周围人说我们少不更事。突然有一天一个可以实现理想的机会就在眼前,我们竭尽所能的去完成它。却发现这个世界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是理想就在那里啊,梦寐以求十几年的东西就在我们面前。是黯然转身留给世界一个懦夫的背影,在嘲讽与奚落中碌碌无为一生,还是拼死一搏宁愿做一个理想的殉道者呢?我想正在奋斗的诸位心里一定有自己的选择。”

      我会选择成为殉道者。人活着如果连拼搏的勇气的没有,跟不会翻身的咸鱼有什么区别。

      最后,推荐一下各位书友看一下这个纪录片,甩国产各种古装剧好几条街,杠杠的。

    (PS:纸上谈兵这个说法应该是汉代以后才有的,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jb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