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冬天,你躲在被子里,多眯了十分钟。
你终于起床,打开衣柜,开始比划今天穿什么衣服。
匆匆忙忙洗漱后,你发现已经到了平常出门的时间。
你只好拿着一个面包,赶往公交车站。
走到半途,你看着公交车缓缓远去的背影,再看看表,发现自己有大概率迟到,
你抱怨道,“今天太倒霉了。”
一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失败归结于“倒霉”。
我们在用或是快活调侃,又或是郁闷丧气的语气,说着自己“时运不佳,总是倒霉“之后,
下意识地会将这件事抛在脑后,不再理会。
这其实是潜意识的一种回避行为。
直白一点,其实我们都是在把“倒霉“当作背锅侠。
你因为昨晚熬夜看剧,没提前为第二天做准备,第二天没精神,不想起床,然后匆匆忙忙,最终迟到,你抱怨“太倒霉了,差一点我就赶上车了。”。
期末考试前,生物老师课上提醒可以开始背知识点了,你想着还有一个半月,然后考前一周临时抱佛脚,考完对答案,你抱怨“太倒霉了,我蒙了五个只对了一个。”
你要去考英语四级,你给自己规定每天背XX个单词,但你始终无法拒绝朋友的邀约,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查询成绩时,你抱怨,“太倒霉了,差X分我就过了。”
道理你也懂,但你骗自己不懂。
你害怕知道有些残酷的真相,但你不愿去直面那个差劲的自己;
你也缺乏勇气,不愿意去尝试未知,踏出自己的舒适区;
但有时你也想过改变,你尝试过一两天,但总抵不过内心的软弱,为自己找着放弃的理由。
在某个下午,你与朋友闲聊,将那些旧事以“倒霉”的名义,当作乐子,与朋友谈笑风生。朋友也附和着说“你太倒霉了嘛”,然后,你内心悄悄松一口气,但又有些酸涩:你看,大家也都觉得我倒霉。
二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有一段话:
“小的时候谁都希望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
但长大以后,
自己的梦想却没有一个能够变成现实
既痛苦,又对不起自己
而且还反过来埋怨……”
童年时,我们都曾幻想过自己是公主,拿着仙女棒,想着白马王子,幸福一生。
或是更实际些,我们都曾有过“上清华,还是北大”的苦恼。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好像都认清现实,标准一降再降,从清北,到复交,再到985、211,到最后上一本就好。
因为你明白,你的努力只配得上一本,你也不愿意再去拼命地学。
你的种种抱怨之下,是你对现状无奈地妥协。
人生阶段每一次的分别之后,你身边的朋友也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开始的一批朋友,他们进入了清北复交,实现了你和他们共同畅想的未来;后来的一批朋友兴趣爱好广泛,生活多姿多彩,曾经和你一起学过舞蹈素描;现在的朋友,生活状态和你类似,没太大理想,也没太多期望,成为我们在高中时作文里“碌庸的行人”。
你还记得吗?原来的你,曾那么优秀。
三
你没那么倒霉。
别把倒霉当作借口,掩盖你的痛点,然后拖拖拉拉、得过且过的度过你的一生。别等到你身子不利索后,回忆起来,觉得这辈子过得太糟心。
《杀鹌鹑的少女》中有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地动山移,浑然不觉,当时是道是寻常。世上的生死荣衰,不就是在空寂之中缘起缘灭的么?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你零基础想学画画,别再去知乎问是不是太晚,直接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
如果你在大学想合理规划每一天,那请你早睡早起,至少保证每一堂课都不缺席,认真在学。
……
倒霉不是你的“背锅侠”,你也没那么倒霉。
请认真且诚恳的过好你的每一天,这是对你鲜活的人生的最大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