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命苦的孩子
如果一个产区可以被比喻成一个人的话,勃艮第夜丘的莫雷-圣丹尼(Morey-Saint-Denis)可能就是那种「别人家孩子」光环下的阴影中成长起来的小孩。因为 TA 左右邻居家的小孩太出色了,北面那一家的小孩叫哲维瑞-香贝丹(Gevery-Chambertin),南面那一家的小孩叫香波-蜜思妮(Chambolle-Musigny)。
图片来源:vins-bourgogne.fr其实 Morey-Saint-Denis 是一个出色的小孩,用学习成绩来讲从小到大的平均分都是 90 分以上,可是谁让 TA 邻居家的小孩是那种动不动就能答 100 分的呢?但是讲真,真的不应该将这个优秀的小孩遗忘。
哪都少不了的僧侣
在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那个年代,Morey-Saint-Denis 就已经开始了葡萄种植的相关产业。接下来提到一个关键词是僧侣,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上僧侣真的是无处不在,在 Morey-Saint-Denis 的成长过程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僧侣们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尝试,寻找着最好的葡萄园,找到了合适的就马上建起石墙将这片葡萄园围住。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葡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明确边界。可能是我文化水平有限,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画面感极强,而且会联想到一个可能并不是很恰当的成语——跑马圈地。
出卖我的爱,逼着你离开
可能正是因为起源是这样,所以 Morey-Saint-Denis 这个产区的很多酒庄名字第一个单词都会是 Clos。但是这个 Clos 却没能将 Morey-Saint-Denis 封闭在战火之外。经过法国大革命的硝烟洗礼,大量的葡萄园被出卖,逼着酒农离开,最后知道真相的大家眼泪掉下来。身体生活的苦难或许还能忍受,至少在我看来忍不了的一件事是,这里酿出来的酒常常以 Gevery-Chambertin 和 Chambolle-Musigny 的名义出售。
今日 Morey-Saint-Denis 村 图片来源:WikiMedia.org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就像考试,选择判断填空这些答案已经固定的无所谓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到了问答题,判卷老师一看到 A 和 B 的名字就主观上就愿意给高分,但是一看到 C 的名字就呵呵了。消费者看见 Gevery-Chambertin 和 Chambolle-Musigny 就愿意买,看到了 Morey-Saint-Denis 的名字就呵呵了……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这种行为对一个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影响啊!
天王山之战
图片来源:WineHog.org接下来的 19 世纪,勃艮第的地界上流行起了一个新的玩法,在村名的基础上加上一块葡萄园的名字,好让村里的酒更好卖。原名叫 Morey 的小孩也要改呀,最后选择了圣德尼园(Clos St Denis),所以在 1927 年,叫 Morey 的小孩改名成了 Morey-Saint-Denis。要知道当时 Clos St Denis 可是在荷西园(Clos de la Roche)和大德园(Clos de Tart)这种强劲对手的围剿中脱颖而出的啊。
逆袭,是金子总会发光
Morey-Saint-Denis 得到 AOC 的认证是在改名 9 年之后的 1936 年,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着自己名气,有着自己影响力的产区。而与隔壁两个小孩比起来,Morey-Saint-Denis 以高性价比著称,同时又不失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而且(接下来的字建议大写加粗!括号里是作者建议,不用删!),Morey-Saint-Denis 拥有整个牛逼闪闪的勃艮第唯一!唯一!!唯一!!!一块种植阿里高特的一级园!
或许,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只要自身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他一定也会爆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吧!
图片来源:the-saleroom.com你可能不知道的 Morey-Saint-Denis
1、Morey-Saint-Denis 区内的 Bonnes-Mares Grand Cru 是与 Chambolle-Musigny 所共有的。
2、Morey-Saint-Denis 拥有整个勃艮第唯一一块种植阿里高特的一级园(Clos de Monts Luisants)
关于 Morey-Saint-Denis 的那些数字
红葡萄种植面积 106.61 公顷(其中一级园 38.22 公顷);
白葡萄种植面积 4.93 公顷(其中一级园 1.23 公顷);
特级园 38.44 公顷(Clos St Denis 6.07 公顷,Clos de la Roche16.84 公顷,Clos des Lambrays 8.22 公顷,Clos de Tart 7.31 公顷)。
参考阅读:
[1] 林裕森 (2013). 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 臺北市: 积木文化, pp.237-246.
[2] Robinson, J. (2006).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3rd ed. Cor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453.
[3] Johnson, H. and Robinson, J. (2013). The world atlas of wine. 7th ed. London: Mitchell Beazley.
题图来源:invinocultura.com
编辑:峄峰
©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 Joanthan@sexydrinkers.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