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晚上想吃什么?”
“不知道。”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我。
“儿子,晚上吃面条好不好?”
“不想吃。”
“吃米饭好不好?”
“也不想吃。”
“儿子,晚上你是想吃鸡蛋柿子面?还是想吃肉汤拌饭?”过了一会儿我又向儿子提问。
“吃肉肉饭吧”,儿子思考了一会儿回答了我。
相信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吃饭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挑食,拖拉,一顿饭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这也是我在带孩子时经常遇到的难题。
在今天阅读《说服》一书中,我得到了启发,改变了一些常问句式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家长需要孩子配合完成某项任务时,可以试着用以下流程进行沟通。
1、有限的选择,简化决策过程
猫叔曾经说过,“人都是懒的,没有耐心的。”当人遇到问题时,更愿意以难易程度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开放性的问题,对方可能需求的很多,或者是不愿意配合,所以当我们有需求时,越简单的阐述,对方越容易理解和达成共识。
当对方犹豫时,给出选择题,会更容易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
2、形象化描述传递的内容
想要说服对方,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描述的场景够不够吸引人,能否让对方有画面感,更容易与实物联想起来。
比如我刚才问孩子晚上想吃饭还是面,答案都是否定的,后来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就促使孩子有了决定。
平时在鼓励孩子做事时,可以用联想性描述的方法,让孩子想想这件事能与自己能产生什么关系,从而让其更愿意主动去做事。
3、因材施教地激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同样的方法适用所有的孩子。当与孩子沟通时,还要看孩子当时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要视孩子的情况而进行有效地沟通。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如果他对问题分析的很客观,改正的态度很坚决,家长就可以用陈述句来激励孩子,比如,“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的更好。”
如果孩子态度消极,没有信心,家长可以用疑问句方式,比如,“为什么你会做不到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的方法好不好?”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心。
《说服》书中提到,当你向他人展示出,“事情已经有进展,目标其实并不遥远”,对方就有可能坚持下去完成任务。
在与孩子沟通中,家人要以鼓励为主,多告知孩子他已经做到了什么,或者先承诺奖励,激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家长们,让孩子听话都是有套路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让熊孩子听话的三招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