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7期“光”专题活动。
在一座偏远的山区,有一个名叫林浩的男孩。一岁那年,他的父母离婚,他成了双方都不愿多看一眼的“累赘”。从此,他便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那座破旧却充满温情的小屋,成了他唯一的避风港。
童年的渴望与失落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清晨,林浩像往常一样在鸡鸣声中醒来,准备去学校。刚走出屋门,他就看到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稚嫩的字迹写着他的名字。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那是他久未谋面的妈妈写来的。信里,妈妈说她很想念他,让他好好吃饭、好好学习,等他长到十八岁了就去看他。那一刻,林浩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把信紧紧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妈妈的温度。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盼望着十八岁快点到来,盼望着能再次见到妈妈。然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林浩十八岁了,他如愿考上了北大医学院。他满怀期待地给妈妈写信,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盼着她能兑现诺言。可是,等了好久,妈妈都没有出现。他四处打听,却始终找不到她的踪迹,失望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父爱的缺失与成长的孤独
八岁那年,林浩得知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儿子,他的弟弟。暑假时,他鼓起勇气从山里来到城里,想看看这个从未谋面的弟弟。他站在父亲家的楼下,看着窗户里透出的温馨灯光,却始终没有勇气敲门。他害怕被拒绝,害怕再次面对冷漠。最终,他默默转身,回到了山里。
从那以后,林浩更加沉默寡言。他把对父母的思念和渴望全部化作学习的动力。在北大医学院的五年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绩优异。毕业后,他没有丝毫停歇,又一头扎进了考研的征程。连续五年,他坚持不懈,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法学院。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终于可以打动妈妈,让她重新接纳自己。
母爱的冷漠与内心的挣扎
他想方设法找到了妈妈的联系方式,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带着明显的疏离。“林浩,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也很平静,你不要来打扰我了。”妈妈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火焰。他握着电话的手颤抖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他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可以如此轻易地将他拒之门外,为什么他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爷爷奶奶的爱与自我救赎
在林浩最绝望的时候,是爷爷奶奶的爱给了他力量。爷爷奶奶一直默默支持着他,无论他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总是用温暖的笑容和坚定的话语鼓励他。他们告诉他,真正的爱不是用血缘来衡量的,而是用心去感受的。林浩开始反思,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执着于父母的认可,却忽略了身边真正爱他的人。
他决定放下对父母的执念,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他刻苦钻研,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力量。他发现,当他把爱传递给他人时,自己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重逢与释怀
几年后,林浩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偶然遇到了弟弟。弟弟已经长大,成为了他所在城市的一名医生。两人相认后,弟弟告诉他,其实妈妈一直关注着林浩的成长,只是她害怕面对过去,害怕自己的出现会打扰到林浩的生活。林浩听后,心中的怨恨瞬间烟消云散。他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苦衷,也释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
他主动联系妈妈,告诉她自己已经原谅她,并且希望一家人能够坐下来好好聊聊。妈妈接到电话后,沉默了许久,最终答应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林浩、妈妈和弟弟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妈妈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向林浩道歉,说她一直为当年的决定感到后悔,却始终没有勇气面对他。林浩微笑着握住妈妈的手,告诉她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他只希望一家人能够重新开始。
逆光中的成长与希望
经历了这一切,林浩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他明白,人生中总会有逆境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希望,就一定能够走出阴霾,迎来光明。他感激爷爷奶奶给予他的温暖,感激自己在困境中从未放弃努力。如今,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更收获了亲情和友情。
林浩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身边的人,让他们相信,无论出身如何,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地追逐梦想,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他,就是那束逆光中绽放的光芒,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5602/41e574c68674ffc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