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可用性并非越高越好
系统的可用性也并非越高越好,高可用也是需要高成本来支撑,还是要讲一个性价比不是。
需要统筹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系统可用性:
1.不同的用户对系统的可用性要求不同。
发票系统对一些重要客户可能需要高可用,对于普通客户可能没有那么重要,这也牵涉到不同的SLA,提供不同的可用性的问题。
2.不同系统对系统可用性的要求不同。
有些系统或者能力对用户的影响大重要性高,需要高可用;而有些系统可能没那么重要,可用性可以适当降低。如用户缴费、开机这些用户感知比较强的,需要保持高可用。
3.不同的时间段对系统的可用性要求不同。
例如,很多系统选择在晚上进行主动的维护或者升级改造,因为晚上用户对系统的感知没那么强。
4.针对同一系统的不同模块的可用性要求不同。
针对一些偏重后台偏重管理的模块可能可用性要求没那么高,针对一些出点类的,感知类的模块可用性要求会高一些。
5.不同架构的系统对各个模块的可用性要求不用。
串行架构,可用性计算类似于乘法原理,要求每个模块的可用性要高;并行架构或者多冗余架构,类似于加法原理,所有模块不可用系统才不可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