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工作室成长励志旅行·在路上
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危机:明明相爱,却总把彼此推开

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危机:明明相爱,却总把彼此推开

作者: 云水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19:41 被阅读30次

    在感情中,你更愿意自己是相对独立的一方,还是相对依赖的一方?

    也许很多人会选择前者。

    因为独立意味着掌控、自由、话语权。而依赖,总有一种弱者把命运交给别人做主的感觉。

    没错,独立是挺好,但我们对依赖,也肯定存在着误解。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叫《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

    可以说,这是一本引导伴侣感受需求和爱,靠近彼此的亲密指南。

    它的作者,美国心理学教授罗伯特·F·伯恩斯坦认为:很多时候没能获得满意的情感关系,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独立,而是因为我们没学会如何依赖。

    会依赖的人,才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爱。

    书单 | 作者

    书单(ID:BookSelection)| 来源

    亲密关系中,你会过分独立吗?

    朋友佳佳最近在感情中很不顺,原因是男友觉得她太独立,太要强了。

    前几天,她出差回到北京时,已是凌晨1点,但她没有提前告诉男友让他来接,而是选择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和疲惫的身躯默默打车回家。

    男友第二天才知道她回来了,有点生气:“那么晚回来,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不想麻烦你啊。”

    “可是都那么晚了,多危险啊。”

    “如果没有你,我一个人不也是这么回来么。”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男友,让他觉得自己在这段感情中不被需要。

    虽然佳佳和男友合租在一个空间里,但他们的关系却更像是室友。换灯泡,换桶装水,佳佳都选择自己干,连男友点份外卖她都要AA将另一半钱转账给他。在男友看来,他和佳佳之间隔得很远,远没有达到亲密的状态。

    工作中的佳佳也同样独立,客户的案子、老板的要求,她都习惯于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很少寻求帮助,她不仅和同事关系一般,工作能力也久久没得到提升。

    伯恩斯坦在《关系》中写道:不会依赖别人的人对“依赖”这件事是心怀恐惧的,他们乍看之下可能很强大、自信、甚至是很成功的,但在内心他们其实脆弱不安,虽然害怕,却又隐隐渴望着亲密。

    佳佳就是如此,在她强大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她害怕自己让男友来接她,会遭到拒绝;

    让男友点外卖,他会觉得自己在金钱上亏欠了他;

    让同事做事情,担心别人做不好,还不如自己解决。

    但是,她越是强大,却越是孤独,人际关系和感情状态也就越差。慢慢地,她不知该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也不知怎么处理亲密关系。

    有时候,一个人故意不让爱走进自己的生活,不是因为害怕的爱,而是害怕失去爱。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佳佳希望她就是她,男友就是男友。对她而言,似乎只有避免你来我往的付出,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和独立。

    这也正是伯恩斯坦所担心的:因为过分独立者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和长久的关系。

    每次佳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她宁可自己难过、也不愿告诉男友寻求安慰。所以,长此以往,男友便会觉得他们的关系像是隔了一堵墙,到了一个点就很难再前进了。

    佳佳的这种状态,在《关系》一书中被称为障碍性疏离。

    这类人往往会回避与他人身体上和情感上的亲密,他们的关系剧本为“我只能靠自己”,他们认为永远不会有人愿意帮助自己,要生存就必须独立。

    当然,还有一种人完全相反,那就是在亲密关系中消极的过度依赖者。

    这类人通过依附他人,来逃避生活的挑战,他们总是致力于和他人保持联系,即使在面对他人的轻视和伤害时,也很难放弃依赖。

    因为她们认为“我一个人不行,没有其他人,我就无法生存”。

    是什么导致

    我们无法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伯恩斯坦认为:过度依赖和过分独立,都会使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适得其反。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亲密。

    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往往有三个特征: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

    而对于过度依赖或过分独立的人,他们在亲密关系里,要么是想在对方身上索取更多爱,自己尽量少付出;要么是将自己层层包裹,和伴侣保持距离。

    然而,不管是过度依赖还是过分独立,他们都无法拥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伯恩斯坦认为,对于过度依赖者,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长大后把这种期待转移到了伴侣身上。

    朋友阿玉是家里的独苗,父母老来得女,全家人都对她呵护备至。

    小时候,爷爷奶奶替她写作业,父母省吃俭用,她要买什么就给她买。

    并不缺爱的她,似乎是能够获得一份美好爱情的。

    可结果却是,从小有求必应的阿玉,长大后却经历了一段又一段失败的恋情。

    因为她总是期望着男友像父母那样爱自己,对自己有求必应。以前她要求父母买新出的手机,后来她要求男友买新出的高档手袋和护肤品。

    在关系中,她更像一个索取者,而对方会发现自己在充当家长的角色,很难不抽身退出。

    而对于过度独立者,则往往有一个被父母忽视的童年。

    比如前文提到的佳佳。

    从小父母就对她非常冷淡和疏离。有次她发高烧40°,打电话给正在打麻将的妈妈,妈妈却说:“反正烧不死,你吃点药睡一觉就好了。”

    后来无意间听到妈妈和姥姥的电话,才知道原来妈妈对她冷淡,是因为她不是一个男孩子,害妈妈在婆家没有地位,分不到钱。从那刻起,佳佳就学会了自我封闭,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也不值得被爱。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直至成年都未解除。她在潜意识里觉得,别人是不可靠的,万事要靠自己。因为在自己最需要依赖和帮助时,妈妈亲手推开了她。

    伯恩斯坦在《关系》中说:孩子在3岁以前,需要完成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二是从心理上认识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

    而那些没能形成情感联结的孩子,长大后从不敢轻易对别人坦诚、更不敢依赖别人。越是逃离,内心的悲伤和孤独就会越多。

    这导致他们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强迫自己独立。有些人甚至会在感情中要求另一半也要独立。

    因为他们觉得,成年人就该全面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该对外人有一丝流露。

    伯恩斯坦说,这种情况下的独立,只会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空洞,像个永远填不满的缺口。

    亲密关系中

    为什么依赖比独立更重要?

    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发现,在过度依赖和过分独立之间,我们需要找一个中间地带,我们既可以依赖他人,也不会失去自我,也就伯恩斯坦所说的——适度依赖。

    它是这样一种能力,能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在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的,往往是会依赖的人。他们知道,与这个世界联结,与亲密的人联结,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获得更多力量。

    结合《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想给大家两点处理亲密关系的建议:

    首先,试着放下心中的戒备,在条件合适时,学着去依赖。

    依赖的好处,是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喘气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原来是值得被爱的。

    佳佳在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肯依赖男友的原因后,试着做出了改变。

    她会在加班后打电话告诉男友:今天你来接我下班吧,再帮我买一份蛋挞和薯条。

    主动了几次之后,她发现和男友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紧密了,因为男友感受到在关系中自己是被需要的,知道了佳佳只是不会表达爱。

    佳佳也明白了,自己可以和男友提需求,不用惧怕对方会拒绝,因为她值得被人爱。

    第二条建议是,不要怕对方麻烦或者嫌自己多事,一定要向伴侣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哪怕是暴露自己的脆弱和不堪。

    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在相互麻烦中提升的。

    比如,你可以对伴侣说:我觉得我们这段时间没有出去玩,为了增加亲密,我想和你去一次短途旅行。

    你也可以告诉伴侣:我最近工作上遇到了瓶颈,很难受。我特别需要你的安慰和陪伴。

    当你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时,他在接到反馈后会对你做出回应。比如张开双臂拥抱你,告诉你:不管如何,自己都会支持陪伴你走下去。

    在你们彼此不断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时,感情也会越来越深。

    这也正是适度依赖的好处,它能打开你们彼此的心扉,去处理感情中的隔阂,也能让你在感情中更加认清自己,增加你和伴侣之间的亲密。

    其实,爱情是双向流动的,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彼此之间你来我往,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伴侣不仅仅只是一个合作伙伴,也是你的朋友、爱人和情人。人格独立让我们互相吸引,但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向亲密。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有一句诗: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我想,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每次心与心的碰撞,都是感情深处的一次联结。

    当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并非一人独处,有人爱着你,你也值得被爱时,还有什么会比这更幸福?

    主笔 | 小九  编辑 | 黑羊

    图源 |《嫉妒的化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年轻人的恋爱危机:明明相爱,却总把彼此推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if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