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总想让孩子服服帖帖听话,服从自己的管教,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又省心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好像非常喜欢和我们对着干,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我们禁不住要感叹:“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会“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和自己对着干,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没有从孩子心理需求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没有做孩子的“心灵导师”。难怪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认为“孩子不懂事,不明白父母是为了他们好”,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
如何才能使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使父母的管教在孩子那能起到效果,架起亲子间的心里桥梁?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原则:倾听、共感的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尊重原则,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对我们做孩子的心灵导师很受用。
倾听,善于倾听是每个“心灵导师”必备的素质,懂得倾诉,不仅是关爱、理解更是调节亲子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在烦恼和喜悦后(特别是深层次的烦恼和巨大的喜悦后)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对人倾诉,以宣泄内心的烦恼或传达幸福的喜悦,他希望别人的倾听能够给予理解或共同的分享。所以与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用心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析孩子语言中渗透的心灵需要,然后给予孩子最需要的,这样才能触动震撼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自主成长。
共感的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的想法,更不要用孩子不接受的观念去约束、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有这样的观念“孩子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孩子犯了错事时,我们就不会因为孩子犯了不该犯的错而火冒三丈,一味地去责问、训斥,而能够做到允许孩子犯错并冷静地去接受、去理解孩子,同时将自己的这种共感的理解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在父母这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批评,有的是父母的理解体谅和期待你成长的信心。
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尊重,摘掉有色眼镜,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孩子,他自身都有很多优点。作为父母,可能都会经常遇到孩子顶嘴的情况,孩子的语气和态度很容易就让我们处于失控状态,进而对孩子大声呵斥、语言攻击,更有甚者会动手打孩子。其实,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孩子顶嘴的深层原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顶嘴往往是我们没有满足他的需要,这些需要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如我们不太重视、不太关注孩子的优点,没有及时鼓励和赏识;没有心灵的陪伴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被父母认可的内在需要,都有被别人注意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普遍的共性心理,我们要正确引导并及时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要给孩子充分的关注,并安排一定的任务给他们,不要事事都包办,而是要让他们在家里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觉得被关注和被尊重。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怀和爱,这样孩子才能敞开心扉和父母进行真正的沟通。
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系是一切的基础,有了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们也就更愿意听取父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