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过这个问题么?你眼中的世界,是世界的全貌么?
显然并不是。人是一种认知动物,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观察与归纳,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价值观。
但这些认知里面有多少是自己的思考,而多少是因为某个电视节目,或者某个人所说的话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需要做正确的决策,那么,多维度的思考问题便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事情原本有很多的方面,而单一维度的衡量会导致对问题的判断失去公正性。
那么如何去打造自己的多维度思考能力呢?
打造多维度的认知
互联网上的内容已经到了爆炸的阶段,但很多人只喜欢看那些娱乐新闻和肥皂剧,其实就浪费了在互联网上“淘金”的大好机会。
很多人希望把子女送到国外的名校,但其实通过互联网上的mooc平台(如coursera),名校的课程比比皆是。而Stanford大学的课程资料都是公开的,每个人通过互联网都可以获许也许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而海量的电子书,只要有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很低廉的价格获取。
这些高效的途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可以获取的优质信息的可以更加多元化,提高你的认知水平。
心理学,经济学,艺术,管理学等等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开阔你的思维。
不可否认的是,人的大脑倾向于接受自己熟悉的信息。但是要记住,有时候逼自己了解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信息,往往是避免自己不陷入单一维度思维的很好的方式。
进行田野调查
之前有一部电影叫做《大空头》,讲得是一群华尔街的人,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而电影中讲述的一群基金公司的经理人得知这个惊天大秘密后不敢相信,于是几个人到了乡间去进行真正的调查,切身地感受到了次贷带来的危机。电影中,他们甚至来到脱衣舞店里找了一个脱衣舞娘问,她号称自己通过借贷的方式买了3套房子。这几个人终于相信了次贷危机即将爆发的事实,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除了数据之外,真实感受到的,往往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第一手信息。
当一个问题难以决定的时候,不妨多做与不同类型的人多交流,好过自己闭门造车,有时候甚至会发现很多自己从未了解过世界。
头脑风暴
一个单独的个体无论多么用力地思考,恐怕也抵不过一群有智慧的人进行讨论。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一个多元化的团队里,需要抛开自己的专业,用别的角度重新看问题,就可以抛开我们对事情的固有成见。
但是,分歧还是会存在的,固执的同学容易陷入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切,别的我不管的局面。
而最后可能演变成了一场无谓的团队之间的撕逼。
所以擅于倾听是一个优质团队成员的很重要的品格。所以一个团队中,最怕的是自认为个人能力突出,目空一切的“天才选手”。
擅于倾听和理解的最关键的能力就是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去了解用户的痛点,可以靠数据与分析,而设身处地用同理心去感受,也必不可少。
试图去了解团队里成员的想法,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不要固执地一意孤行,那么经过仔细考量后的决策会减少片面性的风险。
不要盲目相信权威
我们太乖了,乖到没有办法去拒绝一个糟糕的想法,并且认认真真地去执行了。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很惨烈的失败。“太乖了”反而成为了弱点。
怕丢掉工作?还是怕被老板看不起?抑或骨子里就没有胆量去质疑权威。
那个对班主任充满恐惧的内心,那个小小的自我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思考,也无法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挑战权威。
但是,很多的时候,盲目地质疑却会使得一种人成为“喷子”。
这是现在互联网上的常态人群,他们混迹在各种的公众号评论区,BBS,甚至朋友圈。
美国的中学生早早地开始学习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就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刻自己可以有对公众媒体去伪存真的能力。
而缺少这种思维的后果,就是喷子们的横行。
但是无论喷子们多么可悲,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也和他们一样可悲。
喷子们试图在互联网上用自己口水淹没理性思维,而沉默的人却在职场上成为被权威吞噬的羔羊。
占据了人生的1/3的苦读,换来的一句褒奖竟然是:“这是一个听话的员工,从来不惹麻烦”。用着前辈们的过时的方法,领着尚能糊口的公司,人畜无害也无人理睬。
掌握再多的硬知识,却无法成为职场进阶的敲门砖。
三四线城市里的流水线工人是很难了解到一线城市的精英们的生活的,同理可得相反的结论。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封闭的世界里。
而如果只有眼前的麦田,我们很可能忘掉远方也许会有一个资源丰富的海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