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理解:“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词,学生年代的哥们儿义气,长大之后的朋友义气,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愿意同生共死的誓言,都是“义”的表现形式。这种关系,没有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也没有法律关系作为约束,就全靠自己的一颗心,这是中国文化中很独特,很牛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可惜的是,现在的金钱社会,弱化了这种文化,都是大难领头各自飞。“信” 也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说过的话,都能一一兑现,遵守自己的诺言,不需要各种利益关系作为约束,那就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第二句,现在的人相对都比较浅薄。喜欢做一些表面的工作,背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但真正的尊敬别人的人,是有内在的约束的。所谓的“礼”,不仅仅礼貌礼节,因为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礼是由内而外的一种修养,以前做不同事情要做不同的仪式,万事万物都按照它的“礼”来规范,如果能真正做到按照内心的“礼”来处理跟人的关系,那么也就心存敬畏,不会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大义灭亲”,我不是很赞同,现在来看,孔夫子的理论中,也不主张大义灭亲的,因为最后一句很明确的表达了“不失其亲”,在危难时刻,不出卖背叛自己的亲人,是可以谅解的,也是正道。
这一段,从“信”到“义”再到“亲”,说明了一种侠义精神,说到做到,对朋友也好,对家人也好都是这样,而这个“义”也不是“愚义”,在关键时刻,偏向于自己的亲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