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圣贤书友会想法
《庄子•应帝王》之四,无为而治的现代智慧!

《庄子•应帝王》之四,无为而治的现代智慧!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3-02-11 12:05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简单翻译下:阳子居拜见老聃说“有这样一个人,他行动迅疾、强干果决,看待事物准确、洞察透彻,而且专心勤奋从不厌怠。象这样的人,可以跟圣明君王相比吗?”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xǖ)易技系,劳形怵(chù)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jū)之便执嫠(lí)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简单翻译下:老聃回答“这样的人在圣人看来,用的是自己的辩聪和所谓的技巧,结果会让自己的身形受损、心里憔悴。而且虎豹因为毛色美丽而招来猎人的围捕,猕猴因为跳跃敏捷、狗因为嗅觉灵敏而招致绳索的拘缚。象这样的动物,可以和圣明君王相比吗?”

阳子居蹴(cù)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简单翻译下:阳子居听后瞬间大悟,马上不安地问到“请问什么是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简单翻译下:老聃说“圣明君王的治理,功盖天下却不像自己的努力,教化施及万物让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不被推举出来的名望,才能使万物各安其位;立足于高深莫测的神妙之境,就像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世界里。”

【谈心得】

庄子在这里提到的阳子居,就是道家早期的代表人物杨朱,他生活在墨子和孟子之间的年代,孟子就曾说过:“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老聃就是大家熟知的道家核心代表老子,本节论述的阳子和老聃对话,就成了道家不同阶段思想的交流和融合。

杨朱首先说到他对“明王”的理解,“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就是说一个人行动起来非常敏锐,干起活来很有力量;对于事物看得很透彻,条理很清晰;而且还非常的勤奋。这样的人应该就是明王了吧!

老子却说这样的人“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这样的人只是用自己的辩聪和所谓的技巧来做事儿,结果思前想后、劳心费神,会让自己的身形受损、心里憔悴。

老子还举了两个例子:“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虎豹身上皮毛的纹路,招来了田猎被围捕;这里的猨狙指灵巧的猴子,执斄之狗指鼻子很灵的狗,挣因为它们有这些特点,反而被束缚住了。

这两个例子就说明因为特定的技巧和用途,这些动物反而被束缚而受害,引申开来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怀着“我是聪明的、我有技巧、我很能干”的心,他就会被束缚住,反而会因此而遭罪。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这样的人,怎么能和明王相比呢?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杨朱听了这些话,瞬间大悟,十分不安的问老子:“请问什么是明王之治?”

老子讲到的明王之治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功盖天下”就是天下大治,“似不自己”就是不像自己治理的,“化贷万物”就是教化天下万物,“民弗恃”就是不要让民众有所依赖。

这个层面的意思就是道家“无为而治”的精髓,鼓励帝王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度越少越好,越是觉得自己厉害,越是想要做明君,则治理的效果越差。

纵观历史三千年君王治理下,诸侯各自为政的周朝存在800年之久,奉行黄老之术的汉朝还能存在400年,而之后的唐宋、明清不乏明君贤臣,却都存在难以超过300年,恰恰是因为帝王参与度过高,过于依赖精妙的治理手段。

老子讲到的明王之治第二个层面“有莫举名,使物自喜”,不被推举出来的名望,才能使万物各安其位,实际上也就是不推崇帝王的名望,让民众自行安居乐业,这种自治理念和现代社会文明中的自由、自主锲合度很高。

第三个层面“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就是说根本测度不到帝王在做什么,他已经进入和大道合一的境界,所以他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做,天下自己就大治了。这个层面的理念对应的,是现代社会科学中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应用。

相关文章

  • 《庄子•应帝王》之四,无为而治的现代智慧!

    【读经典】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简单翻译下:阳子居...

  • 【日更打卡】5.10《同读庄子第十八天》

    今天进入庄子同读的最后一天:《应帝王》! 本篇主要谈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文中故事都...

  • 《庄子》阅读笔记(七)

    ——应帝王—— 本篇谈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文中的六个故事都是寓...

  • 同读《庄子》第十八天 应帝王

    不知不觉,已经学到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应帝王。本篇阐述了庄子不治为治,无为而治的主张。 做国君的如果凭借自己的意志来...

  •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七篇)

    内篇之七《应帝王》 《应帝王》共分七章,主旨是告诫为政者须去除私念,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则天下太...

  • 《庄子》内篇  应帝王:日凿一窍,可否?

    2021.12.02周四晴D336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79 《庄子》内篇 应帝王 七 【原文】 南海之...

  • 2018-07-12

    这几天我穿插着看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中信国学大典——庄子》和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其中《庄子》的《应帝王》里...

  • 庄子——应帝王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

  • 《庄子•应帝王》之二,无为而治的精髓!

    【读经典】 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

  • 杞人呓语(2021.12.29)

    年短日长,上了年纪越发觉得这个四字词语概括得真是精当。 当年读庄子《应帝王》,少不更事,觉得南海之帝叫作倏,北海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应帝王》之四,无为而治的现代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gl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