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幽赞于神明而生占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00:21 被阅读15次
    二十三、幽赞于神明而生占

    不能否认,《易经》明面上就是一本教人占卜的书,但是却绝不应该是用来解卦的卦辞。我们长期以来将周朝确定的解卦辞奉为《周易》顶礼膜拜,有辱斯文。

    出土的帛书易,组成就非常有道理,不排除是作为一个系列来刻意搭配的,有一种教学的现场感,符合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因此也就隐含了什么是《易经》的答案。

    只有《筮法》这样的出土竹简,才是真正意义上比较纯粹的古代占卜教材,相对来说,《易经》不是。

    《易经》教占卜,另有所图。

    《系辞》是整个《易经》的核心组成部分,当然是孔子所说的「古之遗言」的主要集中区。

    《系辞》有许多自己独到的语言特色。比如自带解释,比如层层递进,比如明暗相间,比如显三隐一,等等,本身就有启迪思维的特别作用。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极其数」,与「极数知来之谓占」的「极数」,二者对应,方向相反。前者是使数符合极,就是让数统一变成三个位。后者是用极产生数,就是借助三个位的变化随机得到数。

    所谓的极就是指三个位。「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基于六爻的六而特别强调极的三,也含有是对极的名词解释。

    《系辞》是「古之遗言」的记录,相当于现代科技的「录音」。《系辞》是录音基础上的文字整理翻译版。只不过「录音机」是一些原始的中国人,他们通过记忆与口述来充当录音机的功能,以此传承文明。

    至于文字整理版,则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传授《易经》的人,已经连痕迹也不存于世,成了故事和传说。但是通过口口相传,《易经》接近无损地保留到了有文字的时代,伴随着各个「录音机」传人的不同,各种各样的文字整理翻译版参差不齐,在漫长的岁月相互校证、相互影响,最终定稿成为《易传》的一部分。在周朝政治利益的直接推动下,实现了「易之兴」,躲在《周易》的躯壳里顽强地活到了今天。

    整个的《说卦》,也是一个记录,但却是行动的记录,相当于记录现场作业程序的《现场笔录》,其实就是原始人将《易经》创作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然后同样通过语言留给了后人。这也算是一种「古之遗言」,实质是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包括《说卦》里面关于卦与物对应关系的「系辞」,都不是原始的传授,而是事后的复述。与《系辞》的区别,在于《说卦》是原始人自己的理解与记忆,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而《系辞》则不见得原始人可以理解,仅仅是照本宣科,当然这个「本」,也是语言,是名副其实的「古之遗言」。

    所以,「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其实并不是介绍圣人如何创作《易经》,这个创作的过程,原始人不可能知道,知道了也不能理解。这里的「作易」,说的是圣人为原始中国人用行动来表演怎么运用《易》来进行卜卦,从工具到程序,再到断卦的「系辞」,手把手教原始人如何去操作。这是这个操作过程的记忆与转述。

    比较恰当的比喻是,《系辞》是心法口诀,靠言传,法不离口;《说卦》是招式描述,靠演练,招不离手。这是用传统的武术来比喻《易经》的传承,也有几分神似。

    「极数知来之谓占」是「心法」,说原理,用三个「位」来推演出数,就能够知道未来,这叫「占」。

    「叁天两地而一数」则属于招式的一部分,基础的、开头的那一部分,讲程序和规则:拿三个贝壳来代表「位」,它们随机产生的结果就是「数」。最后的结局是卦。

    占卜得到的「一」,本质上是「实」的代表,「虚」就是易数的「二」。

    怎么得到「一」?《说卦》的记录是通过工具得到「叁天两地」,就能得到「一」。具体情景是,贝壳的口部朝上表示「实」,底部朝上表示「虚」,因此三个「位」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四种。

    第一种是三个「实」,即没有「虚」,得到的数是「一」。如果按照现代的写卦方法,这是一个动态的阳,现代叫极阳,《系辞》列为「四象」之一,称之为「刚」。

    第二种是一个「实」,即两个「虚」,得到的数同样是「一」。这是一个静态的阳,也叫少阳,《系辞》列为「四象」之一,命名为「阳」。

    第三种是三个「虚」,没有「实」,得到的数是「二」。现代叫极阴,动态的阴,《系辞》亦列为「四象」之一,命名为「柔」。

    第四种是一个「虚」,两个「实」,其数也是「二」。静态,现代的习惯叫法与《系辞》都叫「阴」。

    接下来《说卦》没有继续说「叁地两天而二数」。当然是因为不需要,实际操作自然而然就知道,「叁天两地」反过来就是「叁地两天」,没有重复的必要,能少一字不多一字,得体谅原始人记忆的困难。

    《说卦》的版本,当然也是「审查」后的「通稿」,圣人对于话该说到什么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无损传承」,经过了精心的预测和设计。如果加上「叁地两天」,会不会画蛇添足?由于可能存在的基础环节的问题,不会更明确,而是更混乱,也许会引起更多的「乱码」,出现传承错误。

    「极数知来之谓占」当然也是《系辞》自带的名词解释,专门解释「占」。它们同样是真正的「古之遗言」,而非原始人的现场记录,因为这句话超出了原始人的可理解范围,只能死记硬背。正是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人懂得是什么意思,到周朝的时候,在将「幽赞于神明而生占」的「占」改成「蓍」的同时,甚至忘了此处没有被和谐,因此才得以安全保留到现代。

    《易经》被和谐,乃是有组织的政治行动。《西游记》说国家的力量可以排山填海,所以《易经》的本体如今还能够存在并被重视,足以说明:《易经》之尊,尊在原理;《易经》之贼,贼在传承。

    无论「占」还有哪些用意,首要是为了通过从位到数的逆运行,保鲜「极」的本义与方法,这才是涉及传承的、真正的奥妙之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三、幽赞于神明而生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t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