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得几本书里面,都突出了心态要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更好的吸收别人的意见,也只有开放才能更好的专注。
又参加了几次讨论会,看着他们彼此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寸步不让,不经意间竟然产生了几分优越感。感觉他们好可怜,心态一点儿也不开放。
但是,昨天自己用心写的一篇工作上的报告,被上级批的体无完肤、说得狗屁不是,瞬间火气就上来了,幸而人多,只是不服气的争辩了几句,没有彻底爆发。
事后冷静一想,我根本没有听清上级到底说了什么,也没有思考其说法的合理性,我只是被一种情绪带走了,潜意识的让自己处于防御阶段。
我所引以为傲的心态开放,仅仅是一种假象,仅仅是和谐情况下的一种附和,不要错误的把性格外向当成心态开放。
心态开放,是一种状态,一种虚怀若谷,随时准备吸收别人营养的状态;心态开放,是一种能力,一种博采众长,纳为己用的能力;心态开放,是一种境界,一种海纳百川,不断接纳、不断取舍、不断精进的境界。
但,心态开放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本身反本性。
为了生存,我们本能的都想更好的隐藏自己的信息,更多的知晓别人的信息,始终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而心态开放,便意味着要跟别人更多的信息交流,便会更大可能暴露了自己。
尤其是在讨论时,表面上是各种不同观念的碰撞,实际上是各种底层逻辑的撞击,观念的让步,便意味着自己错了,至少某些地方错了,让一个成年人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谈何容易!
在我看来,真正的心态开放,是一种反本能的修行,需要勇敢的把自己包裹的心一层层剥开来,成为一个开放而共享的平台;更进一步,将源代码一并公布,让别人可以自由的发挥,让自己在持续迭代中更加强大。
而要做到心态开放,也有一些小窍门,比如:
见得别人的好,经常随喜赞叹;
见得别人的不好,对水平不高的人要宽容,毕竟真理也往往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要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不要随便的崇拜谁;
不要总是固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留出时间,接触一些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始终保持好奇心。
总之,开放自己,便能更好的成就自己;心态开放,所理解的世界便会更大,所走的道路便会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