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朋友”这个话题很久了,前两天看到微博博主TheCommonReader发了一段话,直击内心。
她说“朋友彼此也是要互相倾慕的,才能热烈而长久,不管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那些因为其他机缘暂时走到一起的伙伴,如果没有互相倾慕这层底色,很快就烟消云散。总得有一些时刻,你要怀着温柔地心情想起你的友人,泛起一些向往与爱意,觉得对方是发光的,自己是幸运的。
人与人的近距离相处中有太多陷阱,没有这些时刻打底,那些看不惯、那些小龃龉、那些人与人之间因边界消融激起的不适感,很容易就将彼此淹没了。人生谁缺朋友呢,就像怡微写的,背靠背走,很快就是海阔天空。
但扎扎实实憧憬过的朋友,总归还是心怀不忍,顾盼关情。就像朱天心在《三十三年梦》里,写仙枝就毫不留情面,写到詹仁雄和焦雄屏,虽然也是路不同的旧友了,但隔了二十年的人生路回望,都依然落笔有温度,她写,我真感激,我见过他们最好的时候,我见过最好的他们。
相交一场,能留下的也无非是记忆里这么几处熠熠生辉的星光。”
今年生日,曾经最要好的朋友(初中同学)意料之中忘记了,她们第二天都发了红包给我,叫我不要因为她们忘记了而生气。其实我没有生气,只是失望透顶。记忆里那些星光已经渐渐黯淡,我们的话题不可能永远局限在以前的读书趣事上,于是我渐渐地不知道怎么开口去联络旧人。
安妮曾经说过,朋友最好是锦上添花。在你的自身状态丰富、有趣、充足、强壮的时候,给予与分享你独有的光和热。这样,有人会享受和喜爱停留在你的旁边,因为他们得到这种能量。朋友不是工具,也无须寄托灵魂(灵魂由我们自己保管),更不能要求雪中送炭(这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这些是对他人的慈悲。对待爱人,同上的原则。
有些朋友会让你变得更好。
因为觉得自己的少年时期太无趣太负能量(似乎现在努力想成为但是还没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于是现在想主动靠近 和散发光和热的朋友在一起,体验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最近比较常能约出来一起吃饭的是15年回来广州后第一份工作认识的人,从同事变成了好朋友。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喜欢的特质,大家一起也相处得愉快开心,我觉得很难得。我太喜欢这样的关系了,感觉自己都变得美好起来了。
有些朋友当初分别的时候我以为我们不会再见,却是前缘未断再见甚欢。
年初朋友RL来店里找我,做了咖啡给她喝,一起在店里吃了晚饭,我感觉我们并不像只一起相处过几天,分别了两年才见面的朋友。到现在,我还清晰得记得当时咖啡培训结束,赶到苏州汽车站的时候已经错过末班车,然后她陪我在苏州多逗留了一晚,我们一起走很远的路去了山塘街。还有咖啡考核结束,我为了庆祝通过了考核,给西塘店里的小伙伴都买了平江路很出名的酸奶店的酸奶,然后她给我们买了“哑巴生煎”。
这两年在朋友圈看她记录分享了很多去青岛的书店,电影院,展览之类的地方,我常常觉得她在诗意地生活着。
老实说,我很佩服她一个人在外面,或许我们都是对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有很大的野心的人,路过一站又一站的风景,并没有觉得那是“颠沛流离的生活”。
不需要常常见面,偶尔一起分享或推荐一些“文艺小众”的电影 书籍 分享会,给彼此能量,是我喜欢的朋友。
有些朋友是可以一起分享业余爱好的。
泡泡是我在福州工作时的小伙伴兼室友,我入手账坑得归功于她。从15年到现在,最近大半年才算是真正得有花心思在手账上,也能说自己的手账排版不是惨不忍睹一塌糊涂那种画风了。我们都是会因为一间喜欢的书店/咖啡馆,喜欢的作家的签售会/见面会,有趣的展览这种事情而一个人奔赴一座城的人,有时候甚至是之前根本没有去过那座城市,但是往往因为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结交到新朋友。
因为常常接触新的东西,所以会有新的话题,互相鼓励赞美,也挺不错的,相较之下,我不需要一直都否定我的朋友。
而有些朋友,渐行渐远渐无书。
没有谁会一直陪伴着谁,也没有人没有了谁就活不下去。
但愿我们珍惜的好朋友,都能一起进步,一起向前,再陪伴彼此多几个十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