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刘启,大多数人可能不太熟悉,说另一个名字,大家估计都知道,他死后被叫做汉景帝。再次郑重告诉大家,有一天如果你穿越了,假如皇帝还在位,千万不要对他说:“哦,原来你就是汉景帝啊!”。我给你说你会被乱棍打死的(文艺点叫笞杀)。
汉文帝刘恒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尊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母亲窦皇后为窦太后,立薄太皇太后的侄孙女为皇后。
刘启是在代国出生的,当时刘恒还是代王。刘启出生时,刘恒已经和代王后生育有四个儿子,而他的母亲窦氏还只是个妃子。刘启运气很好,在刘恒当皇帝之前,代王后以及她生的几个儿子先后病死,所以刘恒做皇帝后才封窦氏为皇后,刘启为太子。
刘启做太子的时候个好太子,典型的二代作为,这就让御史大夫申屠嘉、廷尉张释之等人经常弹劾他,用它来刷声望。
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进长安朝见文帝刘恒,刘启在和刘贤下棋时发生口角直,刘启直接抡起棋盘砸向刘贤头部,结果刘贤就被砸死了,这下算是吴王一系结下了仇怨。
文帝刘恒认为太子刘启不像自己,加之窦皇后年老色衰,双目已忙,所以更加宠爱慎夫人和他的儿子梁王刘揖,曾经就有废刘启立刘揖的想法,不过刘揖英年早逝,刘恒就没有这个打算了。
刘启继位的时候,汉朝已经统一天下近五十年了,经过刘邦、吕后、刘恒等几任统治者的治理,汉王朝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匈奴常年入侵和诸侯王势力日益增长这两个问题。
匈奴暂时还是打不过,所以刘启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局部战争可以、不能爆发全面战争。其实从刘邦的时候开始,汉朝每年都在和匈奴打仗,只不过大多是局部战争,没有爆发大的战役。下面列几组数据应该可以说明问题(只罗列到景帝刘启年间)。
第一是和亲的记录:
汉高祖七年(前201年),平城之战失利后,冒顿单于时常到代地附近侵略。刘邦深以为虑,建信侯刘敬献策,言宜以汉宗室公主嫁予匈奴单于,并每年赠送匈奴衣食财物,约为兄弟以和亲。吕后不舍鲁元公主,遂以后宫家人子冒名顶替。此后冒顿单于方稍稍收敛。
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春,冒顿作书辱吕太后,群臣不欲战,于是献匈奴车马,嫁宗室之女予冒顿。
汉文帝前四年(前176年)六月,冒顿作书炫耀北州统一,提出和亲之约。文帝与众臣议,前元六年,决定馈送匈奴锦绣华服、黄金器物及精美织品以修边事。
汉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冒顿之子稽粥立,号老上单于。文帝遣宗室女嫁予单于为阏氏。
汉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年),因匈奴每年盗边之故,文帝忧患,遣使言和亲事。
汉文帝后二年(前162年)六月,复约和亲之事。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稽粥之子军臣单于立。文帝再次与匈奴约为和亲。
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夏四月,景帝遣御史大夫庄青翟至代地与匈奴言和亲事。
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秋,景帝再次与匈奴言和亲,通关市,嫁公主。
第二是匈奴入侵的记录: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秋九月,冒顿单于引兵南下,围攻韩王信于马邑城。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冬,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上迎击匈奴,战败。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十二月,降将赵利、王黄等攻打代国,代王刘喜弃国,独自逃往洛阳。 其后数次违背和亲约定,攻打代、云中。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匈奴冒顿数次侵略北方边境。
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六月,匈奴入侵狄道,攻打阿阳。
汉高后七年(前181年)冬十二月,匈奴入侵狄道,掠夺二千余人。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匈奴入侵北地、河南。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夏六月,匈奴入侵狄道。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入侵,杀北地都尉卯。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侵上郡,三万骑入侵云中。
汉景帝中二年(前148年)春,匈奴入侵燕国。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匈奴入侵雁门,至武泉后又进入上郡。
汉景帝后二年(前142年)春,匈奴入侵雁门,太守冯敬战死。
第三是汉朝反击的记录: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五月,遣丞相灌婴往北地、河南抗击匈奴,匈奴离去。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遣三将军屯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封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封为车骑将军,屯军渭北,率领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抗击匈奴,匈奴逃离。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冬,车骑将军令免,屯兵飞狐;苏意屯兵句注;张武屯兵北地;周亚夫驻军细柳;刘礼驻军霸上;徐厉驻军棘门,以备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六月,取长安苑马输边境抗击匈奴,吏卒二千人战死。
汉景帝后二年(前142年)春,发车骑将军、材官将军屯边。
汉朝在此阶段以外交和亲为主,军事战争为辅。
诸侯势力日益增大的问题是由于汉朝实行“郡国制”造成的。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为分化项羽,分封诸多异姓王,例如韩信、英布等,随后又分封刘姓宗室为王。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
在文帝时期,就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问题和解决办法,贾谊和晁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启即位后,提拔重用晁错,任他为御史大夫,天天找诸侯王的小辫子,今天因为这个错误削掉你一个县,明天因为你那个错误削掉你一个郡,弄得诸侯王苦不堪言,这就是“削藩策”。最后当他们准备拿掉吴王的豫章和会稽两郡时,吴王刘濞忍不住了,举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