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作者: 四月里的满天星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23:31 被阅读0次

01

当老师的时候教过小朋友这样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以前自己学这首诗的时候,完全就是不过脑子的背诵。当要把这首诗讲给学生们听的时候,却更深刻的理解了作者的心情。

贺知章年少离家,从浙江的考试状元一路做到太子的老师,官运亨通。要退休的时候也是风光无限,皇上亲自率太子和百官到长安城门为他送行。

贺知章很是激动,心想,回到家乡后父老乡亲肯定也会像皇上一样热情地迎接自己。谁知,由于他年龄太大了,家乡的人都忘了他是谁,谁也没有出来迎接。即使他说着家乡话,也没有被人认出来。

这时有两个小孩儿在旁边玩耍,贺知章招呼他们过来,还没等贺知章开口,小孩儿就先问:“你是哪来的客人哪?你要找谁呀?”

听到这句话,贺知章伤心不已,彻底崩溃了。没多久,就病死了。

即便是一辈子的人生赢家,仍难以摆脱家乡在心中的地位。当家乡的人都不再认识他的时候,好像人生都没有了意义。

02

记得以前看过刘强东的一个采访,大概是说,他曾经把他的父母都接到过北京生活,想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但是二老非常不习惯,最后还是又回到老家。

不管大城市的生活多好,自己习惯的有着人情味的家乡,才有最踏实的生活。

这两天回老家,感觉也是这样。

还是老房子最熟悉,还是老街道最亲近,还是老邻居最有回忆。

哪怕是在一个村里,搬到别的街道十年,也不如自己小时候的街道亲切。

虽然,小时候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虽然,邻居家从旧房子变成了新房子;虽然,邻居家都已经有了下下代。

但是,从小长大的痕迹永远在那里。

路上遇到熟人,都是好几十年没见过的。时间好像“刷”的就这样过了几十年。

03

但是,跟《回乡偶书》一样,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小时候的熟悉的那些老人,很多已经不在了。但是却多了很多我不认识的下一代,一群群不认识的小孩儿在马路上跑来跑去。

还有很多后来嫁过来的媳妇,也是我完全不认识的。而且,不认识的只会越来越多。我很能体会贺知章的心情,虽然我30多,他那会已经80多。

而且现在和以前也不一样了,大家不再需要都到地里干活,不会频繁碰面。串门也越来越少。即使生活在村子里,也有很多人不认识。

每家每户都垒着高高的墙头,严实的大门。不像以前,低矮的墙头,一下子就能望到院子里。

说到底,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私密了,人与人的接触也越来越少了。它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相关文章

  •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

  • 《回乡偶书》跟着赏析学古诗5

    《回乡偶书》跟着赏析学古诗5 文/空谷幽兰草 回乡偶书 ...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

  • 回乡偶书(1)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

  • 每天学诗两首 第8天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观书有感 朱熹(宋)

  • 回乡偶书

    想着可乐白天在乡下的开心,就突然想到了回乡偶书这个名字。儿子一般一年回外婆家两次,暑假和寒假。暑假的时候两岁不到点...

  • 回乡偶书

    云霞穿衣裳,荷叶盛夕阳。 风冷寒杨柳,沙暖睡鸳鸯。

  • 回乡偶书

    01 我的家乡是一座遥远的边城。 那里常年干旱,开车走完整个城市超不过一个小时,再走不超过一个小时就能看到荒石遍地...

  • 回乡偶书

    照葫芦画瓢~~~ 清秋时节雨重峦云上风垄上青烟碧幽涧游鱼生嬉水戏游鱼天际闻笑声仰卧听风语忽觉秋意深

  • 回乡偶书

    三十年前,二小姐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对于80年代的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吃饱,穿暖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当然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乡偶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uq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