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108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按照它饥饱的时刻喂食,从而消解它的怒气。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老虎与人不同类但也会喜爱饲养它的人,因为顺着它的性情;故其杀者,逆也。因此那些被老虎所伤的人,是因为不顺着它的性情。
老虎有残暴的天性,一旦被激怒就会吃人。而养老虎的人掌握了它的习性,老虎刚一感觉饿,就给它喂食,并且不会用活物和整块的肉去激发它残暴的天性。只要摸准了习性,即使老虎都能驾驭,何况对太子呢?
摸清了太子的性格之后,应该教些什么内容呢?蘧伯玉又讲了一个养马的例子: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那些爱马的人,用竹筐来接马粪,用贝壳来接马尿,适有蚉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当有蚊虻叮在马身上时,出其不意地去拍打蚊虫,结果马就会发怒,咬断口勒挣断头上胸前的辔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0e714a747a0dc7c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51211594b0cb03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6250aa62aee1ce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636926f222c2989d.jpg)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这样养马,可以说想得极为周到了,但效果却适得其反。所以,如何顺着太子这件事,能不谨慎为之吗?
用竹筐接马粪,用贝壳接马尿,帮助拍打蚊子。这些都是人认为好的服务。对于马来说,对竹筐和贝壳无感。拍打蚊子又会让马受惊。
蘧伯玉用这个例子告诉颜阖,不要想当然,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太子未必认同,所以要教那些他想学的,能解决他问题的学问。家长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然而孩子却不领情。为什么孩子体会不到家长的苦心呢?因为家长给予的并不是孩子当前最需要的。
商鞅去见秦孝公,先讲了上古圣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孝公听了直打瞌睡,说:哪个君主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就能名扬天下,怎么能默默无闻地等上几十几百年来成就帝业呢?于是商鞅又讲了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十分入迷,与商鞅畅谈数日毫无倦意,因为这是他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对太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a8f1092a56bad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