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作者: 套马地汉纸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3:0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于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这一章老子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出现。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 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无论做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还是做世界上最难的事情,都少不了“坚持”二字。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容易的事情就会变难;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容易。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在事情还没有出现萌芽的时候更容易控制。人这时非常需要安静的心态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要有对事情还没有出现苗头的时候进行干预的能力,这是人生的历练中产生的智慧。

君子不立危墙,不履险滩。就是告诉我们要具有避险预防能力。

任何复杂的事情,都是众多细小的事情的聚合。许多人在做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到了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因为在容易事前疏忽而导致的吗?因此,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有俗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指事物进展到尾声时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尽弃。你看到的成功都来源于背后的日积月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子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雨滴穿石,并非依靠猛劲儿,而是靠持之以恒的滴落;千里之行,并不是一天到达的,而是一步步坚持不停的向前迈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依靠大道的自然规律,只要坚持谨慎,持之以恒才是做事的人生大智慧。

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行;这是一种思维路径,更是一种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捷径。

                                2019-1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v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