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方广诗
李白(唐)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注释:
方广寺:在湖南南岳衡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五零三年),高僧惠海主持兴建,取名“方广寺”,寓意“佛法十方广布”之意。寺院经过隋、唐、宋、元、明五次修建,屡修屡废,屡废屡兴。以“山深、林深、寺深,文化渊源深”而闻名于世,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之幽”。
闲栖:休息。
睡眼醒:刚睡醒,没完全清醒。
玉磬: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译文:
在这神圣幽静的寺庙里好好地睡了一觉,此时还有何处比这里更幽清?
满窗的明月,温柔的山风,不时传来玉磐的敲打声。
赏析:
诗人于肃宗乾元元年(758)秋取道长沙,沿湘江而上,游衡岳,至方广寺时,为名山古刹的幽静打动,作此诗。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圣寺”一方面与诗题对应,一方面突出了方广寺的幽,方广寺位于衡山莲花峰中央,其间泉水清幽,深林密竹,风景优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在寺院休息一会儿忍不住就睡着,睡眼朦胧间,不由得想:这时哪里是最幽清呢?从而自然引出下文。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第三句承次句“何处最幽清”,诗人的视线望向高远的夜空,月色如水月满窗,风轻轻拂过,温柔娴静,诗人通过视觉、触觉来体现方广寺的静,尾句通过听觉,以动反衬出寺院的静,那时而听到的玉磬声,更增添了寺院的深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与此诗似有相通之处。
此诗语言简练,朴素,浅显易懂,为写景诗的名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