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作者: 朱二哥的一些事一些情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2:47 被阅读49次

        夏末,鸡啼石,曲江水畔,野钓。阔别鱼竿十多年的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去钓了一回,也忍不住把这次钓鱼写了下来。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这次,纯属机缘巧合。七月的最后一个周一,趁着补休,我赶回老家摘龙眼,也顺便看望奶奶、父母,还有两个可爱的侄子。不料,还没来得及好好探望长辈,就被那两个小家伙兴冲冲地拉走了。他俩非要拉我去看他们的新玩具。

        呵!原来是母亲给他们弄了一套钓鱼用的渔具:两把钓鱼竿和一把“捞翘”。 “捞翘”是家乡俚语,是指用来捕鱼虾或其他动物(如蝴蝶、蜻蜓、知了)的渔网兜工具,百度百科里叫做“抄网”。

        这真是一套“奇葩”渔具:只有渔网和两个鱼钩是新买的,钓鱼竿和 “抄网”把手全是破旧的小竹子,钓鱼线则是母亲用作缝补衣服的棉线!而且还是棕褐色的!不是白色的尼龙钓鱼线!甚至连配套的鱼漂都没有!这是来搞笑的吧?这能钓得到鱼吗?两个娃娃虽然淘气,可老妈也太敷衍了吧!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叔叔,快带我们去钓鱼吧!”“叔叔,快带我们去钓大鱼吧!”——我还在唏嘘感慨,小侄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嚷嚷起来。想到他们神神秘秘地把我拉过来向我“炫耀”的,竟是这般“土到掉渣”的渔具,我笑了。看着他们兴奋的小眼神和胖嘟嘟的小圆脸,我又不禁感叹童颜的可爱,童言的有趣,童心的单纯,童年的美好。

        “好吧!都赶快穿好鞋子、带上一壶茶、一起跟叔叔去钓鱼吧!”——兄嫂都在上班,我也来不及电话请示了,这回真的是任性一回、潇洒走一回了!

        于是我便领着小侄出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只缺鱼饵了。蚯蚓可是最原始、最有效的鱼饵,而且也是在乡间最容易找到的——至少我是一直这么想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在自家后院里竟一无所获!锄头都抡了几十下了,就是没能从后院小林子里翻出一条蚯蚓来!真没想到,这年头,居然连蚯蚓都难找了,这厮居然成了稀罕物!

        树挪死,人挪活!我迅速带领小侄转换场地,来到了伯父精耕细作的园子里。果然,在伯父的龙眼树和荔枝树下,顺着肥沃而又潮湿的土壤,一把锄头抡下去,一抡一个准!不到几分钟,就挖够了!足足有十几条了!

        “看到了吗,就是这样的蚯蚓,可以用来钓鱼哦!”——我耐心地向侄儿们科普钓鱼的常识。这对于第一次钓鱼的他们来说,真的是满满的知识点呢!他们兴奋地点了点头,我们仨终于放松地喝了一口水,就又继续马不停蹄地奔赴村里的钓鱼圣地——鸡啼石!

        曲江水畔鸡啼石,下午三点半,天气晴朗,惠风和畅。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迅速挥竿,抛向河岸。这里是曲江水、也就是小海河,最久负盛名的天然钓鱼场:水草丰茂,溪深鱼肥。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河岸野竹林与野蕉林,对岸则是巍峨的鸡啼石与秀丽的水口岭,以及沃野千亩的“高峰村”平原!真可谓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风水宝地也!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好地方。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更妙的是,从第一竿抛竿下去,我竟吓傻了!就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一条又一条!不到十五、二十分钟,无需鱼漂,仅凭经验和手感,竟然就钓了七条!两位小侄,也惊呆了!清一色全是罗非鱼(非洲鲫鱼)!有一两根手指那么小的,也有四根手指那么粗的,可这最大的一条,还是属于小鱼啊!堂弟不是跟我说过,他上个月曾在这里钓到一两斤重的“大鱼”吗?!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难道是我的鱼钩太小了吗?我不信邪,我期待小钩也能钓到大鱼!不料,桶里的蚯蚓(鱼饵)越来越少了,留给我的机会不多了!原来是小侄们一直在浪费鱼饵,他们对自己的第一次钓鱼心不在焉!他们只是来玩耍的呢!大侄儿才八九岁,他刚开始兴致勃勃,却一直没能实现零的突破。于是他就泄气了。小侄就更小了,才四五岁,他一直拉着他哥哥在河边玩蚯蚓,玩泥沙,玩弄我钓上来的那群、在桶里游来游去的鲫鱼。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我只好小声训斥,紧紧盯着他们的安危,既不敢让他们太靠近河岸,也不能让他们去玩弄鲫鱼弄伤了手指。我还要分心盯着鱼线和钓竿的动静。可惜,到最后,耗尽所有鱼饵,也仅仅是新增一条鲫鱼和一条很小的黄颡鱼(黄骨鱼),而已。

        就这样,前后历时约六十分钟的鸡啼石野钓结束了,谈不上满载而归,更谈不上轰轰烈烈、可歌可泣。但,通过这次野外“放养”的互动模式,我总算是“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侄儿们一起获得成长了。

        于他们而言,这是很好的钓鱼“初”体验,人生第一次,是难忘的童年趣事。他们跟着我提高了动手能力,掌握了钓鱼基本功,懂得了蚯蚓可以做鱼饵,也熟悉了非洲鲫鱼与黄颡鱼,初次领略到了钓鱼的魅力。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于我而言,这次野钓更是百感交集。

        从出门前,到出门在野外,我都深深感受到小侄对叔叔的那种信赖,那种童真让我感动。有好吃好玩好看的,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他们年纪小小,却也乖巧懂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这是家门之幸。

        我很欣慰,有幸陪伴和见证他们的这一次成长。我也受益良多,不仅通过一次久违的野钓,增强了自信,也增强了与大自然、与自己内心的沟通能力。这项数千年来长盛不衰的人类技能,确实是人们“俯察自然奥秘,参悟天人合一”的修身门道。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可我同时也忧心忡忡,因为通过此次野钓,我终于发现乡间就连蚯蚓也难寻踪影了;家乡的母亲河——曲江水(小海河),不仅鱼类的物种多样性荡然无存,就连一家独大的物种——非洲鲫鱼,也都无法好好地“聊天”,安安静静地长大了。多年来的“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已经使得家乡的水环境脆弱不堪,岌岌可危矣!

        我的父辈、我的同辈,尚能有幸在家门口,欣赏过“鱼游春水、河鱼成群、鸬鹚捕鱼”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野钓过品类繁多的美味河鲜;小侄这一代,以及他们的下一代,恐怕是无缘体会与享受了……

        野钓归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转眼已是8月7日,咦!立秋了?曾跟小侄约好,等到秋天再重返“前线”一起去钓鱼呢!如今,我竟不忍去了,因为我相信:我的技术自然不会退步,然而曲江水中的鱼,只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它们几乎都活不长、长不大,我于心何忍再去暴殄天物呢!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相关文章

  • 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夏末,鸡啼石,曲江水畔,野钓。阔别鱼竿十多年的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去钓了一回,也忍不住把这次钓鱼写了下来。 ...

  • 野钓记

    丙申年己亥月丙午日,携夫垂钓于野。 是日雾霭沉沉,黄叶翻飞。草径穿行,数犬追吠。荷尽水阔,撒饵下钩;群鹜争渡,...

  • 野钓记

    现在虽说节气已经初冬,但是在我们江南还是一派秋高气爽的天气,给人感觉大地还是浸醉在深秋里。这不,今天阳光正好太阳照...

  • 野钓记

    4月的倒数第二天,老父闲居在家,早间便叫嚷着要去钓鱼。还不住的念叨着上一次钓鱼是在那个地方、钓了多少之类的...

  • 鸡啼石传奇

    话说当年齐天大圣孙石猴从大海边破石而出时,石破天惊,乱石穿空,而不知飞石之所踪。据说有一块飞石就落到了位于...

  • 鸡啼石平原

    从化有座鸡啼石,鸡啼石背后,有一片平原。这片平原没有官方名称,人们可称之为“杨村—山下村平原”,也可称之为...

  • 挖野菜琐记

    挖 野 菜 琐 记 石 小 棉 ...

  • 鸡啼石与杨家将

    最近我与文学群中的晚辈朱二哥(江湖人称而已,他比我小),以及收藏古玩家龙老师,因文学而结缘,交流频繁了起来。就在上...

  • 十年钓鱼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时常空军,与谁话凄凉。纵是鱼饵各种上,打重窝,扔光光。野钓归来去市场,遇钓友,买鱼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粤韵题临江鲜之垂钓

    《粤韵题临江鲜之垂钓》 临渊不羡鱼,尽在曲江溪。 单钩闻犬吠,独钓望鸡啼。 林中一壶酒,河鲜煮两围。 野兴犹未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啼石野钓归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zz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