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散文
我读通鉴之初孟子师子思 - 草稿

我读通鉴之初孟子师子思 - 草稿

作者: 恣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4-05-29 21:35 被阅读0次

    【背景】孟子见魏惠王大谈仁义。进而引出孟子与子思的义利之辨。

    【原文】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为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译文】

    起初,孟子跟从子思学习,曾经向子思询问治理百姓什么是第一位的,子思回答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孟子说:“贤德的人教育百姓,只用谈仁义就可以了,又何必来谈到利益呢?”子思回答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在上位的人不讲仁,那么老百姓就无法安分了,在上位的人不讲义,那么老百姓就喜欢做尔虞我诈的事,这就会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这就是利的最大作用。

    司马光说:“子思、孟子的话都是一个道理,只有仁义的人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不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梁王直接宣扬仁义,而不谈及利,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的缘故。”

    【感悟】

    1.说话要看对象。

    孟子见魏惠王,直接讲仁义。因为魏惠王是实用主义者,重利。孟子告诉他,上下交征利则国危。如果国君、百姓都讲利益,国家就处于危险境地。

    孟子师子思,子思告诉他,牧民之道,是先让老百姓获利。

    貌似矛盾,实际不矛盾。就是因为谈话的对象不同,孟子和子思是探讨治国牧民之策,是学术研讨。而和魏惠王是实践引导,说白了,魏惠王认识层次还达不到,只能直接告诉他怎么做,那就是讲仁义,加强道德建设。

    2.儒学有很多务实层面的言论,需要读原著揣摩。

    子思之说,就是典型的务实言论。管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治理好老百姓就是先得让老百姓衣食自足,就得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也就是论语中说的富之、教之。富是第一位的。

    3.司马光的点评,字数虽少却切中要害。正如同把孟子见魏惠王与孟子师子思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讲一样,明显是精心编辑过的。放在一起对比,反差感、思辨感油然而生。让人对义利之辨,有了更加清晰、明白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通鉴之初孟子师子思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el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