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

作者: 满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5-02-15 05:17 被阅读0次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赏随功,罚随罪,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清朝日䵎,则上别飞鸟,下察秋毫。故目之见也,托日之势也。得势之至,不参官而洁,陈数而物当。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

      或曰:“人主执虚后以应,则物应稽验,稽验则奸得。”臣以为不然。夫吏专制决事于千里之外,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以一岁别计,而主以一听,见所疑焉,不可蔽,员不足。夫物至,则目不得不见;言薄,则耳不得不闻。故物至则变,言至则论。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今乱国不然,恃多官众吏。吏虽众,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上与吏也,事合而利异者也。今夫驺虞,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异者也。若使马、焉能言,则驺、虞无所逃其恶矣,利异也。利合而恶同者,父不能以问子,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利合而恶同也。夫事合而利异者,先王之所以为端也。民之蔽主,而不害于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知,治之数也。

相关文章

  • 《商君书》学习札记(三十五)——解读《禁使第二十四》9092

    《禁使第二十四》这章,讲的是君主如何治国。 禁使,限制和驱使。 题目以句首两字组成,并不代表此章意义。 本篇共分两...

  • 商君书-24-禁使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赏随功,罚随罪。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凡知道...

  • 商鞅与6个钱包

    商鞅对后世影响太深,顺道看了下《商君书》,却忍不住浑身发抖。 ——后世这本书屡屡遭禁,该! 《商君书》,过去一直是...

  • 《商君書》禁使

    《商君書》禁使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賞罰也。賞隨功,罰隨罪,故論功察罪,不可不審也。夫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

  • 24.禁使

    禁使:禁止和驱使,指用刑罚来禁止臣民为非作歹、用奖赏来驱使臣民守法立功。 文章主要论述君主如何利用...

  • 单点破局丨力出一孔,寻找自己的一

    题记——“力出一孔”是商鞅在《商君书》中提出的思想,这个唯一的孔道,就是“耕战”,除此之外,尽在禁除之列。商鞅变法...

  • 商鞅,谁成谁败——鲍鹏山品读《商君书》

    商鞅,谁成谁败? ——鲍鹏山品读《商君书》 【天和智库财税经典著作品读会】第二期品读《商君书》 8月23日,上海财...

  • 资治通鉴|曹丕不君

    于禁是曹操的大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太祖(曹操)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

  • 育儿小故事[第十四则]

    十四则儿十四岁半,双禁两月,回。"爸爸,双禁以后,同学关系融洽了许多,可y8还是有议论。" "议论啥?""很多老师...

  •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商君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君书·禁使第二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frp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