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有意思的文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怎样断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怎样断句?

作者: 庄表伟 | 来源:发表于2015-08-19 23:37 被阅读1485次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如果不仅仅讨论断句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短短十个字,至少可以从中梳理出一堆问题:

  1. 民,指的是什么人?
  2. 使,如何训诂?
  3. 可与不可,究竟指的是什么?
  4. 由,如何训诂?
  5. 知,如何训诂?
  6. 这句话,目标受众是谁?
  7. 当然,最后:这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由于现代网络的发达,使得我们现在有很多好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研究与考据,比如我经常用的http://ctext.org/confucianism就有很棒的搜索功能。当我想了解各个字的含义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论语》中搜索同一个字的其他用处。

「民」字如何理解?

原典要读好,最好是不离原典本身来理解。经过搜索,在论语中,包含字詞”民” 符合次數:49。简单复制一些如下: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我们发现,孔子经常会提及「使民」、「养民」、「务民」、「教民」等等内容,这些地方出现的民,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而言,「民」是「使、养、务、教」的对象。小结:孔子说的这一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是讨论为政之道的。另外,我们还发现:「民可使」、「民易使」,是一种类似的句型,所以至少可以排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断句。

「可」与「不可」的解释

目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的解释,至少有三种:
从告诫统治者的立场出发「可」代表着「应该」、「不可」代表着「不应该」。
从统治者权谋的立场出发「可」代表着「能够被」、「不可」代表着「不能被」
从现象描述的角度出发「可」代表着「有可能」、「不可」代表着「不可能」。从我的理解,以及多次阅读《论语》中与「民」相关章节得出的看法:孔子常常会告诫统治阶级,却不会说出什么「权谋指南」,更不会论述什么「可能」或「不可能」。在楼上诸位持「可能、不可能」观点的解释说,为了说明不可能,总要加上一句:「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明白是不可能的」。这个「所有」,从何而来?「民可、不可」的句式中,如果都是只所有的老百姓,那么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由之?就可能了?
反过来,如果不是指所有的老百姓,那么:让一些老百姓知怎么就不可能了?

「使」怎么理解?

目前看来,「使」有两种解释:
从《论语》的其他文本看,「使」多为「役使」,「驱使」,或者泛泛的理解为「治理」。
从现代汉语的用法来看,「使」有「使之」、「使其」的含义。「民可使、不可使」,按照前一种理解,尤其是结合上一节的理解,应该是:「应该这样治理百姓;不该那样治理百姓。」而不是:「应该使老百姓如何如何;不该使老百姓如何如何;」再者,两个「使」字的解释应该一致,不能前一个是「役使」,而后一个是「使之」。

「由」与「知」如何理解?

理解由与知,不能仅仅从这两个字的训诂来看,要从根本上理解孔子主张的为政之道。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不再一字一句的解释了,说说我的理解吧:在孔子看来,为政之道非常简单,就是统治者要以身作则,统治者自己要有德行,守礼节,做榜样。如果能够做到,那么老百姓就自然会跟从。做榜样,自然有跟从。统治者需要向那些跟从者,一一解释为何如此吗?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由」解释为跟从、听从,追随。是比较妥当的。「知」解释为知其所以然,是妥当的。

总结的译文:对于老百姓应该做好榜样让他们追随;而不是跟他们解释来龙去脉。

结合上文对「可使、不可使」的理解,不能将「不可使知之」解释为「不要让他们知道」,而是应解释为「不要采用详细解释的做法」。

其他的一些看法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教无类的伟大的教师,他是第一位开创平民教育的先行者。但是,如果你认为:他已经开始考虑全民普及教育,甚至认为政府应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觉得你肯定是想太多了。也把孔子太神话了。
  • 其次,就算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是在这段话里,他也并非在谈论教育问题。而是在谈论为政之道。当政者能做好一个榜样,就已经是他的最高理想了。全面的,普及的教育民众,绝不是当时那个环境的人,能够想到的。
  • 把「知」解释为「折」,我认为严重缺乏证据。至少我们在《论语》中搜索到的各种包含「知」的内容,都没有「折」的含义。因此,我认为廖名春先生曲解了。
  • 在《郭店楚简》的《尊德义》中,的确出现了相似的段落。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就是《论语》中孔子的本意。后生小子,多有发挥,或者曲解以己意;或者因误解帮忙洗地,我觉得都有可能。
  • 随着时代的进步,孔子的很多观点,的确是落伍了。虽然在当时是合理的。强行解释得符合现代观念,并无必要。

延伸阅读

知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怎样断句?

相关文章

  • 什么是智慧

    (听书,摘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据说还有一种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科学管理时代,有人说...

  • 26.2018-09-14

    A: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M:这句话有两种断句说法,第一种是“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第二种是“”民可,使...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怎样断句?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如果不仅仅讨论断句的话,就更有意思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短短十个字,至少可以从中梳理...

  • 泰伯篇 8.9 神奇的标点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推荐版)Or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康,梁推荐版) 译文 孔...

  • 干国祥:解“民不可使知之”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 子曰:“民可使...

  • 解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018-11-21

    解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篇》)或解释:“可者,能也。民若能...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第八章·泰伯篇》 断句为: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

  • 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愚民政策吗?

    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历来有不同断句方式,从而得出不同解释。...

  • 【晚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晚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中国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所以,对古文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断句。在标点断句基础...

  • 学习《论语》(197)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多人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是愚民思想。 从孔子的一贯主张来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怎样断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rg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