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才人历史想法
蒋介石身边14年,她是完美的窃听器

蒋介石身边14年,她是完美的窃听器

作者: 魔力猫_Molly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18:02 被阅读564次

    蒋介石大概一辈子都想不到自己的“皇帝梦”会毁在一个小女子的手里。

    解放战争时期,在各地转战的中共中央能对蒋介石国民党的重大军事部署了如指掌,她功不可没。

    毛泽东赞叹她能让国共谈判变成“玻璃瓶子里押宝”;

    萧克说她“不用千钧棒,赛过孙悟空”;

    台湾《中国时报》称她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之子罗援少将把她视为从小崇拜的偶像,她驾鹤西去之时,罗援含泪写下挽联:“冰清玉洁 独立寒秋傲霜雪;丹心素裹 智闯虎穴斗敌顽”。

    在现今泛滥成灾的谍战大片中,忠诚与信仰被荒诞和暴力取代。没有血性,只有血腥;没有温情,只有色情。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为了讨好大众的口味,那些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故事,都变成哗众取宠的低俗桥段。

    不断挑战国人底线的,是不断翻新的博人眼球的方式,和日渐淡漠甚至泯灭的良知。

    “大隐隐于市”,真正的英雄,从不会大声喧哗自己就是英雄。他们看似平常,却非比寻常,所有的不凡,在于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


    敢于挣脱封建习俗的桎梏,少女胆识过人、初露锋芒。

    1915年,沈安娜(原名沈琬)出生于江苏泰兴县城的一个书香门第、世族大家。

    大伯父是前清翰林,父亲是个秀才,在家中设私塾,并在两个小学教课。沈安娜从小衣食无忧,且在父亲的教导下,诵读古典诗文,练习书法,后来考上了泰兴初中。

    虽然是个出身封建家庭的大家闺秀,沈安娜却并不安分,饱读诗书让性格倔强的她变得更有主见和胆识。

    1922年秋天,7岁的沈安娜被沈家老宅的当家人大伯母强行裹脚,一家人都不敢吭声,倔强的她不仅拼死反抗,还在半夜自己拿剪刀剪开了裹脚布。震怒的大伯母让人再缠,沈安娜则趁半夜又“解放”了自己的双脚。

    三番两次的“较量”后,大伯母选择放弃,沈安娜如愿以偿。

    然而好景不长,沈安娜伯父和父亲中年谢世,家道中落。18岁的二姐沈珉才读到初中二年级,就成了包办婚姻的受害者:母亲把她嫁给一个大她十几岁的大地主的儿子。

    1931年,已经16岁的沈安娜看着二姐受尽虐待和辱骂,看着她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沈安娜决定“救”二姐,并和二姐离家出走,背井离乡的来到了上海。

    两姐妹坐着原始的交通工具鸡公车,沈安娜听着鸡公车吱吱呀呀的响声,看着母亲和沈家大宅门在浓雾中一点点变得模糊,最后只看到母亲放下轻轻摇晃的右手与左手交叉着垂在身前,像一尊雕像立在那里。这一个画面,就这样在她的记忆深处存在了八十年。

    几经周转,终于来到繁华的大上海。姐妹俩按照报上刊登的招生广告分别报考学校。

    1932年二姐考进了务本女子中学,住校,插班读高二,沈安娜却错过了准备报考的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招考日期。她不甘心,找到教育主任毛啸岑,现场研墨构思,写成了一篇题为《求学》的作文。字迹娟秀、文风朴实的文章一下子打动了毛先生,沈安娜不仅被破格录取,还被特批减免三分之一学费。


    恩师家中邂逅真爱,革命的种子悄植于心、生根发芽。

    1934年春节,因为拮据的经济状况,姐妹俩没能回老家过年,留在上海的她们决定登门给恩师毛啸岑拜年。

    在毛家,沈安娜意外地遇到了在南洋高商的校友和学长:比她高两届已毕业的舒曰信,和比她高一届还在校读书的华明之。

    四人相谈甚欢,也正是这一次会面,彻底改变了沈家两姐妹的命运。此后,舒、华二人常给姐妹俩讲一些争取妇女解放、劳动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的道理,并且赠与两姐妹一些进步书籍阅读。当时,虽然不知舒、华二人的真实身份,但两姐妹对他们很是信任与欣赏。

    1934年夏,才读完高二的沈安娜因为学费不得已辍学。为了尽快自食其力,她选择了学费较低且只需半年即可毕业就职的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

    沈安娜毕业前一个月,恰好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到邴勋速记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因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校长决定安排沈安娜应试。

    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沈安娜却拒绝了,因为已有朦胧的革命意识的沈安娜,见到过国民党对许多革命青年的残酷镇压。

    舒曰信得知后立即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他的直接上级领导王学文,王学文听后十分激动:“太好了!这是一个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一定要动员沈琬去考,而且只许考好,不许考砸!只有她考进去了,才有可能做情报工作,拿到我们要的东西。”

    随后,舒、华二人与沈安娜进行了一次谈话。当得知情报工作也是一种革命时,刚过完19岁生日的沈安娜带着绝密使命,在1934年冬,奔赴杭州。

    从此,沈安娜开始了自己在蒋介石身边14年的中共特工潜伏生涯。

    这是1948年4月14日发表在南京《中央日报》上的照片,主席台中央蒋介石正在讲话,沈安娜(右二)坐在他的左后方埋头记录。


    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也只是千万次与死亡共舞中的一次。

    从未接受过任何特工培训的沈安娜能成功潜伏14年,在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情报工作中逢凶化吉,得益于她善于随机应变,处变不惊。

    有一次,刚从上海回到杭州的沈安娜趁着没人,正在集体宿舍里密写情报。突然,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慌忙之间,沈安娜把药水和家信收好才慢慢拉开窗帘、打开房门。

    原来是“江湖小姐”。一进门,她就四下张望,一边用那双不安分的眼警觉地在屋里查看搜寻,一边盛气凌人尖着嗓子别有意味地质问:“干什么呢!神神秘秘的?”

    看着对方满是胭脂粉底的嘴脸,沈安娜也假装生气地回击:“你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我在床底下藏了个人似的!”没讨到便宜的“江湖小姐”见势扬长而去。沈安娜如释重负,但她没想到,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就结束。

    第二天,沈安娜下班回到宿舍,发现平时装着药水和密信的小皮箱被撬开。她急忙掀开小皮箱,药水还在,钱也没丢,但没写完的密信不见了!

    她顿时吓出一身冷汗,瘫坐在床上,苦思冥想了半天,才想起昨天情急之下,她将密信收在了身上,应付“江湖小姐”后,因为紧张,便把这件事忘了。

    正当沈安娜轻吁出一口气,走廊上又传来“江湖小姐”噔噔的脚步声。沈安娜决定先声夺人,气愤地迎上去:“我锁着的箱子被人撬开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是我撬的!我看见你有一瓶白色药水,怀疑你是共党特务!”沈安娜没想到对方如此直截了当,不免有些慌神,但也瞬间反应过来:如果对方有足够把握、证据确凿,她早就向上告发,带人来抓捕她了。

    “你说什么?共党特务?笑话!那是一瓶脚气药水。”紧接着沈安娜又假装不依不饶,声称要向上级禀告“江湖小姐”盗窃私人财物,还要诬陷同事是共党。对方看沈安娜气势十足,反而泄了气,一边道歉,一边求饶。

    沈安娜看“江湖小姐”已经彻底打消怀疑,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她也做出一副大事化小的模样,一边假装检查自己皮箱里的物件,一边堂而皇之地举着那瓶药水说:“这脚气水很灵的,你要不要试试?”

    风波最终不了了之,沈安娜平安躲过一劫。

    华明之、沈安娜传送情报用过的小皮箱,现陈列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药水风波后,出于安全考虑,王学文最终决定由华明之负责沈安娜的指导和联络。

    在一次次默契的配合中,爱情也在两人之间悄然萌生。1935年秋天,经过组织批准,沈安娜与华明之在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在儿子华克放的眼里,父母一直采用“流水作业法”来传递情报。母亲沈安娜在前台,白天负责取得文件、速记稿等情报,回到家里夜深人静时,就把原始速记稿翻译成文字。父亲华明之在后台,常常在后半夜负责整编、浓缩、密写、密藏和传递情报。

    在很多谍战剧中,情报员往往都过着锦衣足食、光鲜亮丽的生活,虽然,沈安娜凭其娴熟的速记技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不卑不亢的人品,始终伴随在蒋介石、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官达贵左右。但她和华明之要面对的现实却是在危险和困窘中倍受煎熬。

    《丹心素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丈夫和战友华明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如是写道:“安娜失眠,半夜之后不能醒,一醒就得看天亮……产后已经是两个足月,仍然衰弱不堪,月前又发胃病、便血……奶水不够,母子俩的泪混流在一起……薪水已经借到三个月之后,大量的支出实在无法应付”。

    没人知道,在那样的处境中,这对夫妇是如何任劳任怨、将生死置之度外,坚定不移地守护自己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念。他们就像古时心怀天下的大夫,为苍生立命,为天下而生。

    1989年9月华明之、沈安娜金婚纪念。


    2010年6月16日,沈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弥留之际,处于昏迷状态的沈安娜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讲一些早年白色恐怖时期的话:“我暴露了?他们抓人了,从后门跑……”。

    沈安娜、华明之这对“侠侣”一生承载了太多秘密,也正因为这些秘密,他们的生命何其厚重。

    今天,这个没有战争、安居乐业的中国,是无数个“无名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他们的故事,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也不会因为历史的累积而埋没。

    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牺牲,我们永远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铭记这份民族的记忆,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敬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介石身边14年,她是完美的窃听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b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