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吗?同学/同事一起出去玩,大家都聚在一起玩耍时,你却因为不会说话显得格格不入,努力想要寻求一个可以自己安静待着的空间。我曾有过,而且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不合群。
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但是每次长时间处于喧闹和同学们的交流后,都让我感觉不自在,我很不安,我想要独处,这样的想法让我一度以为自己患了社交恐惧症。直到有老师向我推荐了西尔维娅•洛肯博士的《内向心理学:如何安静地发挥影响力》(以下简称《内向心理学》),我才知道,在社交中萌生退意其实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帮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
在书中,作者西尔维娅•洛肯博士建议我们:忠于身为内向者的自己,去做适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大环境,推动着社会更加重视行动、速度、自我表现,社会价值观越来越肯定和推崇外向者或外向文化;在一个以外向特质建立的社会规则中,内向的人无法认同自我的价值,感知更多的是“改变自己,迎合外界”。回想一下,我们自身是不是也会排斥内向性的品格,羡慕侃侃而谈的外向者。
西尔维娅•洛肯博士通过《内向心理学》一书带领读者重新审视自我、定义自我,发现属于内向者独特的优势,帮助读者性格曲线上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且针对不同情境阐述了内向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扭转局面,为自己加分。
内向者爱进行自我批判,这让他们容易自卑。在我看来,要想让内向者发挥自己的优势,首先要从根源出发,让内向者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达到成就自我的目的,让内向者安静地发挥影响力。
1.认识自我,你是内向者吗?
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但其实二者之间的界线非常模糊。是内向还是外向,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人格。我们天生带有内向或外向的倾向,后天成长的过程又进一步塑造了我们。
影响我们性格的因素,除了天生的人格外,其他因素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比如情境,在母亲的生日宴会上,我们以模范儿女的姿态与弟弟妹妹们闲聊,会毕恭毕敬地向阿姨们问好,耐心地回答她们的询问。在企业的展会上,尽管与喧闹的陌生人接触毫无兴趣,但我们还是会全力以赴,毕竟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比如文化,在日本,安静、独处、沉思等行为会受到高度认同,而到了美国,置身典型的外向文化中,对话者沉默不语多半会令人尴尬甚至难堪;比如人生阅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会越来越靠近曲线的中间部分,内向或外向性格都会趋于和缓。
因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内向与外向的特质,并拥有灵活转换的空间,每个人都能够在这条曲线中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那么,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吗?在认识了内向的许多重要特质之后,现在该是你为自己定位的时候了。
请找一支笔,花大约15分钟的时间来确认,你是不是内向的人?
现在你可以整理一下你的选项:
内向型陈述:2、6、7、9、11、15、16、20、21、22、24、27、29、30、32
外向型陈述:1、3、5、10、12、14、17、19、23、25、28、31、33、34、35
测验结果如何呢?
若内向型陈述至少比外向型陈述多三个以上,那么你便属于内向者;若内向型陈述与外向型陈述相差不超过两个,那你介于内向与外向之间,对于这两种人格类型皆能良好适应,属于“混合性格者”;若外向型陈述至少比内向型陈述多出三个以上,那么你便属于外向者。
这两种类型并没有好坏差别,只是单纯定义了个人的倾向与需求。你越清楚,就越能适性而为,去做对你真正重要的事。
现在你对自己做了一番分析,有了更加确定的认识,不论结果是什么,内向者与外向者都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当我们逐渐认清自己、确定自己,我们就要开始向内探求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质,发现内向者的优势与需求。
2.接纳自我,认清自己的优势与障碍
内向者的优势通常表现的低调安静,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他们严于律己,期许自己的所作所为达到为自己立下的高标准,这本是件好事,然而过于批判自己容易降低自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我毁灭。
因此内向者不仅要清楚观察自己的优势,还要培养一种能力,去认识自己的优势具有的价值。《内向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洛肯博士总结了10项属于内向者的优势(并非所有的内向者都具备作者提到的全部优势),它们分别为:
谨慎:行事小心,避免风险,仔细观察事物,尊重他人,谨言慎行,不冒失,不过分谈论自己,对人客客气气,宁可保持安全距离。
自我探索: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强调本质,传达有意义、有深度、有素养的内容,做到言之有物。对于一个追求深度的内向者来说,与少数人进行真正的对话比粗浅地结识一群人更有价值,也更愉快。
专注:能集中注意力,将能量投注于一个内在或外在活动上,做事情持之以恒、聚精会神。
善于倾听:从对方的言谈中过滤出信息、立场与需求,更好地完成对话。
安静:以内心的安静作为专注、放松、清醒以及忠于自我的基础。
善于分析:有计划,有组织,善于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抽丝剥茧,从中找出系统性的信息、立场、解答与对应措施。
独立:能独处,自主,恪守自己的原则,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自我节制。
持之以恒:有耐心,往往比外向者更认可愚公移山的精神,会认真地把事情做好,能在一件事情上长期奋战以求达成最终目标。
擅长写作:相较于口头表达,更偏好、也更擅长以书面文字来沟通。
有同理心:能体谅沟通对象的处境,较少与人发生冲突,优先考虑共同点与共同利益,愿意妥协,能有谋略地斡旋。
就像最开始讲到的,内向者对于自身优势所持的态度多半是批判大于自豪,看到上述洛肯博士整理的内向者的强项,现在你是否也能举出自己的优势呢?
请安抚内心的批判者,接近自己的优势,确认自己的优势并善加利用。
但没有人是完美的,每种优势皆有其反面。与优势相对应,洛肯博士也整理了内向者可能存在的10项障碍:
恐惧:与他人相处时拘束、不安。
过于注重细节:迷失于单一信息,见树不见林。
易受刺激:在大量嘈杂的外部刺激快速袭来时不堪负荷。
被动:自身欠缺冲劲,呆板,顽固。
逃避:喜欢避开各种状况与任务。
过分理智:忽略情感。
自我否定:贬低内向者的特质,压抑自己的需求。
固执:在沟通中缺乏灵活性。
孤僻:避开人群。
害怕冲突:在压力下容易放弃或自我封闭。
不过只是知道存在障碍还不够,内向者的我们还应该看清自己的“痛点”,因为它们能反映出我们的特殊需求。例如,应对情景中的过度刺激,我们要整理出一套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能量来源,不至于被外界环境牵着走,导致能量耗损过大,又没有机会抽离。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所面临的障碍中整理出自己的需求,确认自己在哪里特别感受到障碍,在哪些地方又会有什么后果。你意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更清楚在各种沟通情况中的实际需求。正如你可以运用自己的优势“藏宝箱”,你也可以把自己所面临的障碍当成引路人,进而塑造个人沟通风格。
3.成就自我,在安静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内向”男孩的故事:美国西雅图,有位7岁金发小男孩,平时最喜欢看的不是漫画、小说,而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不仅看,而且逐字逐句看,一看就是数小时,有时候一度连吃饭都不感兴趣,他甚至被母亲误认为心理有疾病,可是心理医生给了母亲一个建议:“请你最好别打扰他!”这个7岁男孩,就是微软的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内向”的代表,很晚才会开口说话,喜欢独处,他认为: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人间女神奥黛丽•赫本曾说过: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她曾经在谈到《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时这样说道:“我是个内向的人,所以要扮演外向的女孩对我来说是表演中最难的。”
但这部影片是1961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奥黛丽·赫本所有影片里上座率最高的一部,被影评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佳喜剧片。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内向性格的人有很大的能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或看待内向者。
你只要用内向者的视角去分析一下你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优势和需求培养出感情,并且在此基础上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应对策略,往后就能依循着它发展自己的美好人生。请将你的内向视为一种奖赏,或是一张通往格外充实的人生的通行证。
看完这本书,让内向的我获益匪浅,也真心建议所有内向者去看一下这本书,及时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障碍;倘若你是外向者,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对周围的内向者有更深的认识,包括伴侣、亲朋好友、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等,进而重视他们的优势。
人类的对立特质需要互补,这个世界需要外向者,也需要内向者。
《内向心理学》一书中,洛肯博士也一直在强调:请忠于身为内向者的自己,去做适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你将安静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改变这个世界!
而我想告诉你:去勇敢做自己吧!
我是@栗栗栗子姑娘,一名正在努力进阶的写作小白,前路有光,初心莫忘,希望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